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学习邮展规则 践行“快乐集邮”——参加中国2019世界出展获奖后的几点体会
作者:祝匡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77  更新时间:2019-12-19 16:21:25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在我的邮集中,就有利用城市、雄狮和火车的三连票表现狮子生活在人类喧嚣中的无奈;用四连票表现在一群鬣狗面前雌狮对幼狮的保护……我用了一组不同时期发行的南非邮资封来表现猎物健步如飞——第一枚的航空标签图是带翅膀的羚羊,它落后于邮资图上的狮子;第二枚是羚羊图邮资封,狮子邮票贴在羚羊邮资图的后面,说明文字是,“猎物奔跑速度太快,就像长了翅膀……明明刚才还在身后,一溜烟就跑到了前面,很难追上”。同样,使用发行票与印样的组合来表现猎物的瞬间逃匿消失的做法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我想,这种利用邮品讲故事的做法是观众和评审员喜闻乐见的。

传统、邮政用品和邮政史知识是专题集都者的必修课

我非常羡慕一些邮友对邮品的邮资、邮路、齿孔、刷色等集邮知识的掌握。没有扎实的传统、邮政用品和邮政史知识,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对于一入门便扑向专题集邮的我来说,只能恶补这些知识,并充分应用到邮集之中。

我没有一股脑地对所有的邮票都做邮识介绍,但是对重要的、不易发现的信息我一定会尽量写上去。比如,实寄封片的邮资、邮路;平资、超资、欠资使用的比较;未发行邮品的原因;对邮品上不易察觉却又直点主题的细微文字,则用红箭头指出,或者放大成复印件与原件一并展示;对邮资机符志,一定要写出其使用的时间、国家和机器型号;对B.L.P邮筒、AQ邮简等,不但写明其发行原因等共性知识,而且写出“我的这一枚”邮品的个性——它与众不同的印刷、邮路、发行目的等。写出这些内容,表明了你对这些邮品是有研究的。

对邮品的选择也反映了作者集邮知识的功底。我觉得如果能够展示出不多见事物的邮品,而且又能从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两方面深入浅出地加以介绍,那才是好邮集。为此,一方面我注重选择具有重要性的狮子邮品,一是特别注意收集和使用“本专题中最贵的标准邮票”,如早期欧美发行的狮子邮票。二是特别注意收集和使用“第一枚”,如最早发行有狮子图案的邮政用品(威尼斯AQ邮筒,发行于1608年到1798年之间);第一枚有狮子形象的邮票(德国汉诺威王国1850年);第一枚狮子座邮票(奥地利1937年);第一枚狮子会邮票(古巴1940年)……这众多的“第一枚”强化了邮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又不拘泥于此,对切题而且独一无二的邮品,即使是小国发行的,也会选择性地应用到邮集里。例如,雄狮的两大任务之一就是繁衍后代,这是狮子邮集不可避开的话题。成年雌狮每2年才会有一次发情期,而只持续一个月。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雄狮会形影不离左右,一天内会跟雌狮交配几十次,每次只有短短几十秒。因此,人们见到狮子交配的机会很少,反映到邮品中就少之又少了。我使用了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厄立特里亚发行的相关邮票,填补了这部分内容的空白。我想,当没有具有足够说服力的邮品时,连边缘品都能够使用,那么用几枚切题的“垃圾票”有何不可呢?当然,这种邮票不可用得过多,那会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你素材和邮识的不足。

做好外观

我的外观得了满分,这要归功于邮友和评审员一而再,再而三地规劝。和大多邮友一样,最初编组邮集时唯恐不能显示其珍罕,恨不得将多年来收集的狮子邮品全都放入邮集。2016年,我拿着邮集跑到江苏请邮友过目,他们的第一条意见就是“贴片上邮品太密”。回去后忍痛割爱,砍下了一部分,总觉得够可以了。谁知贵阳会审时,陈为乐先生大手一挥:“起码砍掉十分之一!”杨桂松老师一针见血地说:“贴片上太多太密的邮品,加上翻译后密密麻麻的大段文字,上顶天,下挨地,让人怎么寻找你的故事线?又怎么有耐心看下去?”一语中的,我这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拿下多余的邮品。在重新调整贴片上邮品的位置时,我特别注重了除版式研究或展示错变体外邮资用品绝不叠压的原则,以展示邮品的完整。说到这里,我想强烈推荐使用中贴片(31厘米×29厘米)来制作专题邮集,中贴片可以较充分地把握邮品的摆放空间,有效地避免邮品叠压的问题。

我的邮集全部都是自己利用电脑排版制作的,这不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邮集,还有利于对邮集的随时补充、修订,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快乐集邮”的组成部分。(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