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蓬勃发展的“福建专题集邮群”
作者:阮嘉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03  更新时间:2011-1-19 21:08:07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lh

我老家远在福建闽东,因而对福建的专题集邮,一直格外关注。1999年世界邮展前夕,我翻阅《集邮报》时,忽然发现介绍我国参展专题展品《风》和《海船货运》的作者是驭海邮艺的彭星、彭瑾姐弟,竟然是来自故乡闽东,不禁激动万分。是呀,闽东曾是经济、文化欠发展地区,能有两部堂堂专题展品步入世界邮展殿堂,怎不叫人激动呢!

当时参加中国1999世界邮展,福建还有一部鼎鼎大名的专题展品《帆船》,乃是罗道光的得意之作。也许福建是临海的缘故,他们三部展品的选题,均与“海”密切相连。在本届世界邮展,《帆船》和《海船货运》乘《风》破浪,获得两枚大镀金奖、一枚镀金奖的可喜成绩。特别是驭海邮艺彭氏姐弟双双获得大镀金奖,被传为佳话。

   《风》是一部选题新颖、编排独特的好展品,在我国专题集邮界,颇负盛名。《风》扩成8框后,参加2000伦敦世界邮展、2006华盛顿世界邮展,依然获得大镀金奖。可惜的是《风》后来转手了,被福建长乐的林捷凌收入囊中。可喜的是林捷凌延续了《风》的生命,依然让《风》吹得很猛烈,在洛阳世界和葡萄牙世展,均获得大镀金奖。提起长乐,也许有人并不熟悉,它是毗邻省城福州的一个县级市,但专题集邮水平却并不一般,《帆船》的作者罗道光就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

在杭州全国邮展展厅,我恰好遇到多年的老朋友、长乐专题集邮领头雁罗道光,他赠送我一本反映长乐市集邮协会成立25周年纪念册——《吴航邮情》,并同我高兴地谈起长乐的专题集邮情况。他说,长乐的专题展品数量大、精品多,除《风》外,还有获世界镀金奖许典财的《烟草》、获全国镀金奖、银奖李齐品的《生肖自述》、林尧天的《列宁》。这次杭州全国邮展,长乐又有3部专题展品参展并获得较好成绩,即陈宗立的《酒》、罗雅婷的《船帆》均获大镀金奖,陈法官的《钢铁》获大银奖。不久前,还有获得福建省邮展高奖的《机械钟》、《纺织》、《汽车》、《啤酒》、《糖》、《杯》等。我不禁好奇地问,长乐专题集邮搞得这么好,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笑着说,你看看《吴航邮情》就知道了。打开印刷精美的《吴航邮情》,噢,答案全明白:一是领导重视,一是实行重奖。在他和他的同仁努力下,仅邮展专项奖励基金已筹到100多万元。凡获得省级以上展品,均有重奖。比如获省级金奖可获奖金6000元,让你的确觉得长乐专题集邮界“财大气粗”。

2005年澧县全国邮展,彭瑾的专题展品《生命与骨骼》引起争议,仅获银奖,再次参加2006全国专题邮展,以75分获大银奖,从此,《生命与骨骼》销声匿迹,也许《生命与骨骼》在蓄势待发,期待有上乘表现。以驭海邮艺为代表的闽东渐渐衰退,似乎多多少少对福建专题集邮有所影响!所幸的是长乐迅速崛起,成为福建专题集邮新的中心。

     以前,专题集邮水平并不高的福州、厦门、泉州、南平等地,这几年,也有专题展品陆续入选全国邮展和国际邮展,如洪秋良的《她——在他的眼里》、林清池的《残疾人》、庄勇的《旅游》、肖永华的《桥梁的社会角色》、陈卫东的《图书》、陈华棣的《门》、张妙玉的《射击运动》、陈盛辉的《马》、陈育民的《航港》等。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林建国、罗道光为首的八闽专题集邮研究会,团结了一大批福建专题集邮名家,他们认真探讨,深入研究,为繁荣和发展福建专题集邮不遗余力。

今天,专题邮苑里一朵朵奇葩正在八闽大地盛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