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集邮家宋晓文倾情巨献《方寸美术60年》于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上午在福州首发。
(宋晓文先生给本文作者的签名并加盖私章)
(更多活动资讯点击)
一部伴随新中国发展步伐的史书 中国邮票艺术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 著名美术家、书法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亲力推荐并题名 全书涉猎500位美术(设计)名家,300幅插图(含彩页4码) 福建省集邮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宋晓文倾情巨献
内容提要 邮票设计艺术是美术史的一个侧面,方寸画面也是记载美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本书以邮票设计艺术六十年的历程为线索,从新中国发行的400余套邮票中寻找与美术有关的人与事,将邮票设计中的美术事件与相关美术家的创作心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出一部方寸美术发展史。 《方寸美术六十年》全书35万字,集纳了500位画家、近300幅图稿名作。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大量的人物语录以及作品插图(主要是相关邮票作品)是第一手的,是作者三十年与相关画家沟通交流的实物例证,多为画家本人提供的美术代表作、签名或手绘件。 本书体现以下四个特点:1、所涉及的邮票设计者均为美术家协会会员,以突出美术的要素。2、写作顺序均按邮票的发行时间排列,但具体的叙述则跳开邮票发行的时间,而重点介绍画家的主要艺术活动及作品的形成。3、书中的叙事既有画家的美术创作史料,更有在美术史上有一定影响的邮票设计作品,两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4、本书内容具可读性、趣味性、史料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注重对邮票设计背后的美术故事的发掘与考证,是邮票鉴赏的必备书籍。
目录
序 一、1949-1954 百废待兴 建国初期,随着新政权的筹建工作展开,邮票发行提上议事日程。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像,国徽、国旗搬上邮票,敦煌壁画等入选系列邮票;一批美术大师亲身参与或作品被选作邮票图案。 二、1955-1959 初显繁荣 首个邮票选题计划实施,邮票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并从中选取图案,选题涉及古代科学家、长征、建军、关汉卿、剪纸等,至《开国大典》达到高峰;同时开始向社会美术家约稿。但“天安门放光芒”、“青年生活”邮票因政治原因,遭遇厄运。 三、1960-1964 高歌猛进 邮票选题不断拓宽,约稿作品大量涌现,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格局。出现了“金鱼”、“菊花”、“唐三彩”、“梅兰芳”、“蝴蝶”、“黄山”、“熊猫”、“牡丹”、“金丝猴”等一大批优秀邮票。 四、1965-1969 文革风云 山雨欲来风满楼。即便是前期选自名家名作的“遵义会议”、“抗战胜利”“支越抗美”等邮票已开始烙上政治烙印;随之,毛泽东画像、毛泽东手迹、红太阳、一片红迅速占据方寸,至“毛主席去安源”达到登峰造极。由于政治风云变幻,停印、停发、停售的邮票达十多种。 五、1970-1974 调整整顿 邮票艺术开始松动,既有一批好的设计作品,又有一批好的美术作品入选邮票。矿山新兵、女委员、我是海燕都是精品,还有保留题款的“熊猫”国画、风格独到的“户县农民画”、大家的最初成名作“知识青年的榜样”等。 六、1975-1979 寒梅报春 即便是“批林批孔”、“主将鲁迅”、“女民兵”选题,也不乏名家名作。而“奔马”、“科学大会”“工艺美术”更是预示着春天来临,“东北虎”、“爱科学”、“山茶花”、“西游记”则是春天盛开的鲜花了。 七、1980-1984 繁花似锦 这是新中国邮票艺术第二个繁荣时期。不仅有“齐白石作品选”、“庚申猴”、 “荷花”、“科学家”、“文学家”、“石林”、“红楼梦”、“牡丹亭”、“益鸟”、“西厢记”等一批大师作品,更有“京剧脸谱”、“西双版纳”、“天鹅”、“峨眉风光”等优秀设计作品面世。 八、1985-1989 改革创新 邮票评审机制的建立,为邮票艺术注入了活力。第一届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自1985年10月成立,至1989年11月,共召开评审会11次,并有12次的分散评审。此届评委会共评审邮票达103套,其中社会美术家交送的图稿占60%以上。 九、1990-1994 稳定发展 第二届邮票图稿改为“评议”(1990年),同时邮票铭记结束了42年标注“中国人民邮政”的历史,变更为“中国邮政”(1992年)。此间,第二轮生肖邮票注入民间艺术元素,近现代画家作品选系列和工艺品系列的开启,都大大丰富了邮票的美术内涵。 十、1995-1999 艺术新天 “太湖”、“九华胜境”、“三清山”、“黄山”等风光选题风格迥异,表现不同美术流派;“上海浦东”直接由地方组织选题、设计和印刷,一地画家联袂创作;第九届全国美展设立的艺术设计展区,“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等三套邮票入选并获优秀奖,都成为这一时期邮票艺术的亮点。 十一、2000-2004 世纪曙光 进入新世纪,中国邮票在沿续编年邮票体例的同时,邮票选题、设计也在不断地变革,主要体现了选题注重系列特点、设计意识有所加强、艺术形式趋于多样、印制技术不断更新等;但大部分作品依然出自国家邮政局邮票设计室体制下的格局未变。 十二、2005-2009 走向辉煌 邮票印制局的专业设计师被授予“2005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预示着邮票设计走向辉煌。而较多的平面艺术团队加入邮票设计行列、大量的名家名作入选方寸、民间木版年画的持续发行、多种科技元素注入传统艺术选题,都为提升邮票艺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