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剖析《图书》邮集(上) | |
作者:王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90 更新时间:2011-9-13 21:25:45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lh | |
|
|
专题邮集《图书——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目前落幕的日本世界邮展上获得金奖后,收到多方的祝贺和鼓励。特别是许多师友,觉得93分的成绩,似乎离大金奖只一步之遥,对《图书》给予了争取上更高台阶的期望。在这里笔者表示一并感谢。但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编组邮集犹如攀登珠峰,越往上走,每迈出一步,所费的力气和付出,会比在平地和低处要大得多;从金奖到大金,看起来只是一个台阶,却像登顶珠峰,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需要先冷静下来,认真地剖析邮集,分析优劣,找出不足,以利提高。 一、题目和纲要 关于《图书》邮集的题目,在2009年之前,几次参展一直用的是“图书”或(英文)BOOKS。这样的标题,虽然刻板些,缺少新意,但也四平八稳,没太大风险。在参加洛阳世界邮展时,经过再三考虑,加了一个副标题,变成了“图书——简史,生产和销售,功能,以及未来”。对这个副标题,虽然笔者并不是感觉到太满意,但自觉还是有逻辑性的,涵盖了专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具故事性框架,从讲书的起源(历史),到书的生产和销售,再到图书的功能的讨论,最后谈图书的未来。但事实上,从最后成绩来看,评审员好像不大欣赏这个思路,因为邮集题目和纲要的小项得分仅12分,比该项的满分l5分少了3分。 所以,接到让《图书》邮集参加日本世界邮展的通知时,笔者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另换新的副标题。当时想了好几个,经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目前的这个题目,即“图书——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尽管对《图书》邮集目前的这一副标题,有些邮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不宜用“最重要”;还有邮友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定义出发,提出图书能否算“文化遗产”的疑问;但作者经过参阅大量资料,并经和师友多方面的讨论,还是坚持使用了这一副标题。 笔者认为,使用什么样的标题,应该主要取决于邮集所要展示的内容。正如一位获国际金奖的台湾邮友在评论《图书》邮集时所说,“对副标题没有什么意见,只要努力使拓展切题即可”。《图书》邮集正是依“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一思路,在对图书基本功能认识的基础上,拟定纲要。邮集共设五章,依次这样展开:图书是人类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图书全面记载了人类文明;图书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产业是当代经济富有活力的部分;图书对人类文化的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正是通过上述邮集中五个章节的论述,来表达对图书,以及图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的认识。 值得欣慰的是,从参加这次日本世界邮展评审工作的施邑屏老师反馈的信息,评审员对这个副标题还是非常认可的,给《图书》邮集的题目和纲要这一小项打了14分。这正是作者力求的一个分数。 二、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 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共占专题邮集整个评分的30%,因而十分重要。对于想获得大镀金奖以上奖级的邮集来说,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都是争取“拿分”的部分。因此,在编组参加日本世展《图书》邮集的过程中,作者反复学习了拉格、吉姆内斯等专家在2008年洛阳培训班上的讲课内容,领会精神,争取落到实处。 拉格在讲课中指出,如想得到专题知识满分15分中的12分,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运用素材来表现专题,而且应该具有恰当、简洁和准确的专题文字说明;但如果想得到更高分数,还应该展示新的专题发现,以及那些通过作者研究和发掘后才能显示其专题适用性的素材。可见,12分对于专题知识是一道“坎”,做到12分容易些,超过12分则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