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邮票的“整容美体”(一) | |
作者:卢伯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57 更新时间:2013-10-4 16:39:48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
|
|
你在集邮实践中,也许常会收集到有脏污、变黄、折皱、揭薄、缺齿的邮票。对这些品相不佳的邮票乃至于残票(有些还是珍罕之邮呢),你可有“妙手回春”的招数? 对这些“缺胳膊短腿”的邮票,不要轻易抛弃,也不要过早否定它们的收藏价值。你不妨依我的方法先给它们“整容美体”。在“整容美体”过程中,你不但可以获得另一种集邮境界的乐趣,而且还学会了一门手艺呢。 下面的几种“整容美体”点子,除了给你凭添点集邮乐趣之外,也提示你在收集邮票时——尤其是购买珍罕的邮票时,是否有“整容美体”痕迹,防止受骗。 (一)揭洗邮票ABC…… (1)给实寄封“相面” 把邮票完美地从信封上揭洗下来,使之平整、干净、美观,是集邮的一项基本功。 对初集邮的人来说,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哪些信封上的邮票可揭?哪些信封上的邮票不可揭,而须保留整个实寄封?在这里我告诉初集邮的朋友,应当怎样估计实寄封的价值。在揭洗信封(或邮件、邮政单据等)上邮票之前,先给实寄封“相相面”,然后再下剪子。 目前有许多集邮者收藏实寄封,但有些实寄封并无收藏意义。那么怎样认定一个实寄封的留、弃呢?作者的看法是,如果一个实寄封属于以下范围或载有下面内容信息的,应予保留: A、邮戳是否特殊(如邮票盖的是纪念邮戳)、清楚,或是邮戳上的地名与自己的专题收集范围有关。 B、信封上有无邮政用的副戳戳记,诸如“信箱开出”、“自贴”、“过贴承认”、“收到时如此情形”、“收到时已破损”以及各式各样的欠资戳、退件戳、查验戳、计量戳等。 C、邮件上有否邮政宣传戳。须知,这些宣传戳(含邮资机打印)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与邮政的综合侧面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国家状况。 D、邮件上有无富有趣味的变体票。变体票的实寄封,如果将邮票洗下来,不如保留实寄封有价值。 E、近年,有些邮票画面印在了背胶那一面,如普23《民居》的1 1/2分、20分、1元票,普24的5元票,还有一些纪念邮票。贴有这些变体票邮票的实寄封,是许多集邮家苦心征集的目标。如果由于缺乏知识,贸然将邮票剪下泡入水中,顿刻之间印在背胶上的图案就会消失,只剩下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 F、邮件上是否贴有特殊的签条,如代封纸、附加费签条等等,如贴有附加费签条的实寄封,寄于1989年9月后一段时期实寄封反映了当时邮资过低,邮政通信收入不适应邮政发展所需,所以一些地方邮局对给据邮件加收附加费,用于邮政建设投资。还有的实寄封在投资过程中破损,邮局在破损处粘贴代封条,以保护邮件。保留这些实寄封远比把信封上的邮票洗下来有价值。 G、邮资封、片上补贴的邮票都不能剪,剪下那点儿邮票,等于毁了一个邮资封、片。 H、从时间上看,21世纪以前的自然实寄信封最好保留,不要揭洗上面的邮票。 I、对于外国实寄封,也不要轻易下剪子剪邮票。如果自己看不懂信封上签条、邮戳的“信息”,最好请教有经验的集邮家看看。以免漏掉错票、错戳的实寄封价值。 J、有些外票票面非常光亮,如苏联70年代发行的艺术题材的邮票;还有英国及其属地的邮票,有的是用“粉面纸”印刷的,亮光光的画面不能沾水,沾水后即面目全非。用这种纸印邮票,是防止有人将邮票洗下后再贴用,那么怎样断定邮票是否用“粉面纸”印的呢?作者告诉你一种最简单的测验方法:用银币或银首饰的边缘在邮票边儿上按压一下,如果太出黑纹,可知是粉面纸邮票,就不要揭洗了。 K、一些邮政单据上的邮票最好都不要动,因为贴有邮票的邮政单据比实寄封难得,有些单据很难收集到,欠资邮件通知单,上面贴有欠资邮票。此外,根据这些单据上面的邮票,如果作为某个专题的邮品组集参展要比一般的实寄封有份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