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贴片的确是个问题——与“邮痴翁”先生的商榷
作者:杨桂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83  更新时间:2013-12-5 16:06:05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二、如何看待使用大贴片

1.违反游戏规则。目前在国家级和国际级邮展的特别规则中,都会对展品贴片的最大尺寸做出明确的限定。那么作为参展者来说,首先应该遵守规则,而不是有章不循,违反规则使用大贴片。

2.有失公允。我们说不管参加什么竞赛,起点要相同,标准要一致。用大贴片会增加15%20%的素材量,能较多地使用和展示素材。那么使用大贴片就是在用6框的展品与5框的展品同台竞技,这样有失公允。

3.不便于制作。标准贴片可以较为容易制作,给作者减少很多麻烦,也是花费最小的。而使用大贴片增加了制作难度和成本,会给偏远或是经济不富裕地区的作者带来较大的困难和负担。且在素材的摆放上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很难平衡。

4.增加了素材数量。使用大贴片,需要额外增加15%20%的素材,当一些邮集素材本身就不足时,那么就会使本来素材就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会造成展品中的素材失衡,疏密不均,一些贴片会出现较多的空白,也影响外观,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大贴片邮集中很多。

5.携带不便。大贴片的携带是十分不便的,给征集员增加了困难,包括在携带过程、装框和拆框的过程中。我在去年参加阿联酋第28届亚洲国际邮展评审时,就看到我国有两部大贴片展品在装箱和装框、拆框时,给征集员带来的诸多不便,还要单独拿、单独放。

6.外观极难把握。在邮集制作中,贴片越宽,摆放的素材越多,且素材大小尺寸不一,版面很难排列,使得外观多不佳。在我所看到的中外大贴片邮集中,外观较好的只有金基勋的《美食》和梅军的《踢足球》,其他的大贴片外观我认为多是不佳的。就在今年刚刚举办的泰国世界邮展上,我国有两部大贴片邮集参展,虽说均得了90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梅军的《踢足球》外观得了5分,而黄国建的《帆船》外观仅得了3分,这是—个很差的外观了,这与使用大贴片不当有直接的关系,这不是黄老师对展品的外观不重视,而是由于使用了大贴片的原因有些方面实难做好。如果这部邮集使用标准贴片,其外观应不会低于4分(我曾看过黄老师的标准贴片邮集,外观还是不错的),而其他分数也不会因贴片的大小而改变。

7.专题知识不易读。因为大贴片宽度为标准贴片的一倍,需要摆放的大小不一的素材也多,而很多素材并不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去摆放,只是为了贴片空间的需要而上下左右的平衡,很多是将素材跳跃式或是波浪形的摆放,让人很难按照故事情节去读专题知识,显得有些凌乱。

8.盲目使用大贴片。在我国使用大贴片的展品都是专题类的,但有许多的大贴片邮集作者,其实并不知道为何要使用大贴片和使用大贴片的特殊性,只是在跟风、赶时髦,盲目使用大贴片。不管素材大小、不论素材的多寡,不管是否需要,也不管外观是否美,好像用大贴片就是为了跟上“潮流”,也能得到好评或是好成绩。杭州全国邮展和呼和浩特全国邮展上使用大贴片的展品,大多邮品不足素材缺乏或排版不好顺序较乱或外观较差不美观。由于首页为两个标准贴片,其面积大,而题目、前言和纲要所占的面积又小,为了“填空”大量使用没有分值的邮品,造成贴片面积浪费较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