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邮政渠道售出的量少变体票才是珍罕品
作者:裴  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48  更新时间:2015-6-28 13:57:34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广大集邮者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总会听闻到有关邮票打孔大移位、折白、漏齿、胶面印、图案倒印等变体票的情况。大都情况是可遇不可求,一是遇到的几率小,另一是遇到时也价格不菲。在编组邮集参展时加入一定份量的变体票可以为邮集加分增色。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然而变体票的属性一分为二。从邮票印刷厂的角度来看,胶面印、漏齿、裁切移位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残次品。属于不合格品范畴。不可以流出厂外。经过质检的重重检验流出厂外售出的不合格邮品数量只会极少,有时甚至几率为零。

从集邮者的角度来看,变体票已经成为广大集邮者所追崇的珍罕品。因为集邮者认为邮票的出厂检验要求十分严格。能从重重把关的质检中流出极少的变体品种实属不易。能够有幸购买到上述的变体邮票实在是三生有幸,可遇而不可求。机会难得。例如民国时期著名的珍邮“纽约倒”就是从邮局窗口销售出去才被发现的。此票仅在1945年被发现1个倒印全张50枚,至今再无新发现。珍罕度极高。

然而近些年的拍卖会上经常出现一些新邮的“变体票”。其实这些变体票是通过非正当途径从邮票印刷厂弄出的试印试机品(试色、试印套色是否准确)、报废待销毁品甚至没有打孔的半成品等。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谋取利益不惜造假“变体票”蒙骗初级集邮者。虽然这些残次品很稀有,甚至有人不惜重金去购买,但是笔者以为该类“变体邮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体票,属于“有害品”范畴,是不可以进入邮集参展的。那些通过非法途径搞出这些残次品、报废品的人是属于违反法律的犯罪分子。如果参展的邮集中出现该类非正当途径流出的残次品、半成品,只会助长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对集邮事业只有百害而无一益。只有从邮政窗口售出的量少变体邮品才有资格组集参展。才有积极意义。如果变体票在市面上发现很多,也无“珍罕性”而言。

综上所述,变体票对于邮票印刷厂来说是不合格的残次品。只有从正常环节正规邮政渠道售出的量少变体票才是珍罕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