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重在尊重规矩
作者:杨  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7  更新时间:2015-8-10 2:54:42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在邮票的印刷过程中由于出现问题常形成漏齿、裁切移位等邮品,都统称为变体票品(或称之变异票),在各种邮集中几乎都存在,作者及评委常常将此来作为邮集档次的评价,部分集邮者亦热衷于收集此类票品。至于此类邮票是残次品或珍罕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唯一的标准就是此票品“是否是真正符合规则”。

在《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对变体票的定义是:大部分或局部的图样、齿孔、纸质、水印、背胶、加盖的文字等与正票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印制过程中漏检,或不作为检验项目受控,经邮局发售而流入社会。这就解读了此票品应具备三个条件:(1)非人为、(2)经检验、(3)由邮局售出,此在集邮界已形成共识,也就是说,具备这三条标准的才是真正符合规则规矩的。

因此,作者认为,只有符合规则规矩的变体票才有可能是珍罕品,才能在邮集中进行展示,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否则就是残次品,不符合集邮的规则,不能在邮集中展示。实际上,有些“非法”变异票品还是很容易识别的,比如裁切大移位或明显的齿孔移位,只要是经过检验的,会很容易发现的,而流入社会上的很可能是未经检验的半成品或废品,至于怎样流入社会,人为的可能性很大,相信“你懂得”。但也不是说此类都是“非法”,也许有可能通过了检验和邮局出售,这就需要正确分析其来源以明确“身份”是否合规。

在不同级别邮展的邮集中所展示的变体票品,是否都尊重规矩、符合规则,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变体票无法确定或排除是否符合“三个条件”。因此,对于此类票品的应用应慎重,对无法确定其“合法身份”时,最好不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