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试解《庚申年》猴票的几个疑惑
作者:汪代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59  更新时间:2016-2-10 9:13:22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1980215日,我国发行了第一套生肖邮票——《庚申年》猴票。编号T46,全套一枚,面值8分。图案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的金丝猴,画面以红色衬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正襟围坐,给人一种高瞻远瞩的联想。由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采用影雕套印,北京邮票厂印刷。猴票规格为26毫米×31毫米,齿孔11.5度,每版80枚。

由于近些年猴票价格飞涨,单枚猴票突破万元大关,30多年升值高达12万多倍,而整版猴票更是突破百万,升值更高,为集邮创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猴票神话。现在不仅是集邮界,还是收藏界都对猴票价格直线上升普遍关注,而且社会各界的普通群众对“猴”也是刮目相看。为何猴票扶遥直上、一票难求,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讲,似乎还有许多疑惑。笔者依据相关资料和个人一些粗浅认识试作肤浅分析:

疑惑之一,猴票发行量究竟是多少?其依据何在?

长期以来在不同报刊上尤其是集邮类报刊上披露的不同发行量之说中,大体有以下几种:800万套、500万套、400多万套、300多万套之说。多种说法不同、资料来源不一,因此,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就连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可以说是一部权威性工具书,其说法也都前后不一致。800万套之说就是出自1989年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500万套之说,则有两个出处: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版的“目录”都将原来800万套改为500万套,二是我国邮票印刷专家董纯琦老师在《一生耕耘方寸间(连载三十六)》——(《庚申年》生肖邮票下,载《集邮博览》总213期)一文中提到“最后我们总计印刷了约20万张,合1600万枚,但大量被粘脏的邮票都作废了,结果加上拼版,成品才勉强达到500万枚”;400多万之说,接近实际发行量,是出自邮票总公司原总经理刘殿杰(《往事如烟 逝在瞬间回忆在邮票总公司工作的日子(二)》载《集邮博览》总240期)一文,在说到这套邮票印刷时间和制版情况后说,“经过公司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停印,并将已挑出的整版不合格的邮票再挑一遍,把合格的部分邮票撕下来,按撕、拼入库,经过这样的拼凑也只发行了438万套”。关于300多万套之说,则要根据有关资料推算出来。刘殿杰原总经理讲:“由于这枚邮票是雕刻版印刷,所以印刷难度很大,整张邮票成品率不足20%”,董纯琦老师则说:“最后我们总计印刷了约20万张,合1600万枚”,如果成品率不足20qo,也就是说20张邮票中成品不足4万张,每张80枚,总数不足320万枚,与300万枚发行量之说基本吻合。

那么,《庚申年》猴票发行量究竟是多少,还是听听邮票设计家、《庚申年》猴票设计者邵柏林先生在(《史可鉴事也可鉴人——记第一轮生肖猴票的发行始末》载《天津集邮》2005年第2期)一文中是怎么说的:“1980年以前,一般的纪特邮票印量,一个图案不过300400万枚。由于这是中国生肖邮票系列的第一枚,原拟发行800万枚。后鉴于集邮刚刚恢复,人们的集邮意识尚未从冻僵的麻木中苏醒过来,不宜贸然加大。经反复权衡改为500万枚。加之印刷上遇到麻烦,成品率比较低,验收合格票仅为4431600枚。就此打住不再补印,这就为日后猴票价格飙升埋了‘先天不足’的伏笔。”由此可以看出:4431600枚的猴票发行量之说是迄今为止一组最为具体的数字,目前基本上都得到集邮界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疑惑之二,400多万套《庚申年》邮票发行量并不小,为何弄得如此紧张?

通常说《庚申年》猴票400多万枚发行量是不小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可以说还是比较大的。既然发行量不小,当时集邮人数也不多,为何猴票如此紧俏,升值如此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对此,笔者认为,除与相对于发行量较小有关外,其个中原由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虽然当时集邮者不多,但随着集邮的发展,人数快速增加,区区400多万枚猴票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同时由于当时集邮人数不多,购买者很少,许多猴票就在通信领域消耗,就当时来讲,《庚申年》邮票400多万套发行量确实并不小,但它却是单枚套票,若按枚数来算与那些大套票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套猴票设计精美、引入注目,金猴画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雕刻大师的刀功绝技,将金猴雕刻得栩栩如生,猴眼闪光、毛发可数,大红底色、令人叫绝,受到海内外集邮者的喜爱。正是因为猴票与众不同,不仅使得猴票人见人爱,而且成为我国邮坛的风向标、晴雨表。难怪一生为我国邮票印制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邮票印制专家董纯琦先生无不遗憾地说:“我曾暗中发问自己,当时质量标准是否掌握得太严了?我曾设想如果稍微放松一点标准,譬如按1%计算,大约可以多出10万枚猴票,现在该值多少钱呢?一定可以为邮票印制事业多办很多事吧!”当然这只是董老师的一个遗憾的想法,可在香港这一想法却变成现实。1980年中国邮政首次发行《庚申年》生肖猴票。“香港邮商蔡芳祥先生果断购进1250版合10万枚邮票,面值人民币8000元,此后猴票不断升值。19865月,他售出30版猴票,所得19.5万元买断原来租用的铺位,从而创下猴票飞涨换楼房的新闻。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邮商对猴票的囤积,加上集邮人数的猛增,导致只有443万多枚的猴票供不应求,飞快升值,终于创造了升值数万倍的金猴神话”。

疑惑之三,是什么原因导致500万套都印不出来?

原计划发行800万套,为什么只印出这个发行量?也是见仁见智,有的说是钢版坏了,有的说是油墨不够用,还有的说是因雕刻版刻得太深而无法再印……实际上上述三种情况既有联系但都不是造成停印而达不到规定发行量的主要原因,而是在印刷时遇到了一些麻烦;“由于多年没有印刷雕刻版套影写版的邮票,库存雕刻墨年久干结,上机后太粘稠,机器走不起来。加稀释剂和调合油太多,则墨色不黑不立。工人想补救办法,往雕刻墨中添加铅印墨。但铅印墨不是邮票专用墨,机器是起来了,但终端成品一经叠摞,则出现互相粘连挂脏现象”。(邵柏林(猴票设计者)《史可鉴事,亦可鉴人——记第一轮生肖猴票的发行始末》载《天津集邮》2005年第2期)。因此,正是因为油墨质量出了问题,这样的发行量也是经过一波三折才达到这个数字的。“最后我们总计印刷了约20万张,合1600万枚,但大量粘脏的邮票要作废,结果加上拼版,成品才勉强达到500万枚,连计划发行量都没达到,非常令人难过”(董纯琦《一生耕耘方寸间(《庚中年》生肖邮票下)载《集邮博览》总213期)。是否因雕刻版太深而无法印刷,那再听听董纯琦老师怎么说的:“原版经过多次打样,逐步层层加深,在得到比较完整的艺术效果以后,才正式打出原版印样,质量确实不凡,得到设计者的认可。但原钢版最深处线条竞达140微米”,“而140微米已经达到印钞票的原钢版深度。但是为了印好第1枚生肖邮票,我们思想上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敢于创新冒一下险,迎接这个巨大的挑战”。由此可见,钢版深度达140微米,在印刷厂和科技人员心目中已经早有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再说,此时第一块超过140微米的雕刻印版不能满足印刷的需要,于是时任邮票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董纯琦老师向领导提出:“有必要再做一雕刻版印版,可把版纹适当做浅一些,因为原钢版雕刻的版纹最深处已经超过常规达到140微米,我们做的印版不需要再超过这个深度,甚至可以略为降低5-10微米”,完成第二块雕刻版共用了三天时间,镀铄后换上了新做成的雕刻印版印刷……,“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个雕刻版印版的印刷效果比第一个版要好得多,雕刻线条很清晰,印得很实,在套印上影写版墨色后,一个个黑毛金猴在红色纸上不断滚动”,因此说,猴票没有完成发行量的印刷计划,“主要是油墨质量所造成的,如果当时能有现在的高质量快干油墨,绝对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和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引文同上)。

疑惑之四,《庚申年》猴票发行时真的随处都可买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集邮刚恢复,集邮者还不多,也少有投资概念,因而纪特邮票都在邮政窗口出售,许多猴票都在通信中消耗这是事实,但也并非像一些传说:当时猴票随处可买,有些邮局甚至还给营业人员分配推销猴票的任务,似乎有点夸张。如果说在某一邮局(所)正好碰上卖猴票,营业员顺便推荐一下到有可能,甚至有的一次买下多版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说有些邮局专门给营业员分配任务去推销猴票似乎有点言过其词。只有440多万枚猴票要分配到当时大陆的29个省市自治区,加上库存和出口,每个单位平均也就是15万枚左右,全国当时有多少邮政窗口,恐怕不好统计。从济南出售猴票情况来看则可见一斑,据笔者了解济南集邮者能购买到整版猴票的不敢说没有,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或听说哪位济南集邮者曾买到过整版猴票。因为1980215日,虽是发行《庚申年》猴票的日子,但济南并未到货,因而在邮政窗口并没有出售。直到37日济南市邮电局才从省邮电局计财处领取了20000枚,都是40枚一版的半版票,这也印证了本文中提到的从初检不合格的产品中再次挑选出来的那部分。济南当时有大小邮电局()70个左右,但20000枚猴票在310日只被经二路支局、成丰桥支局、文化路支局、纬六路支局、辛庄支局等12个支局领走,最多领3200枚,最少领800枚。对济南这个省会城市来说都是如此,在其它城市也不会例外,那么,随处都能买到猴票的说法只是个传说而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