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专题集邮 >> 参展研讨 >> 正文 今天是:
   极限集邮当自强         ★★★ 【字体:
极限集邮当自强
作者:客文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50    更新时间:2016-11-10    

 

西安全国邮展极限集邮类展品735框,一框类极限展品44框。从数量上看,本届邮展极限类展品比上届邮展减少了近3成,题材也相对单调。

一、展品评审情况

47早上,评审员团队进入展场开始工作。为了贯彻评委会公平、公正,不能因展品素材的优势就盲目打高分的要求,我们采取横向逐轮打分的办法。首先将每部展品外观分数打出,第二轮是处理和重要性分数,第三轮是知识和研究分数,最后是品相和珍罕性分数。然后将各项分数相加,得出每部展品的总分数。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展品之间做横向比较,对展品的评价更为客观。

评委会还要求评审员不要考虑各展品此前获得的成绩,一切以本届邮展现状为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一些虚高的分数和水分,以确保本届邮展评审工作的客观性。

在为参展者分析展品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时,还要虚心听取参展者对其展品的介绍,毕竟作者编组一部邮集花了大量心血,而评审员评判一部展品大概只有十多分钟,难免会出现误判。与参展者交流,也是对评审结果的一种检验。对于个别不理解评审结果的参展者,还需要评审员心平气和地进行解释。

二、对极限类展品的评述

本届邮展极限类展品大多数属于专题式处理,《世界极限集邮发展史(1872-1949) 》是在研究极限集邮的课题,采用的是专题式的处理。有时不大好区分到底属于专题式,还是属于研究式。我们的着眼点首先放在邮集选题的重要性,邮集的标题和各个支撑点以及素材是否协调一致。至于邮集的归类并不重要。

《奥林匹克文化印象》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和艺术的’归根结底是一种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现象”。此言一语道破该邮集的构思和题材的重要性。作者没有将表现对象放在奥运会项目上,而是将着眼点锁定在文化上。作者以“奥运城市掠影、奥运雕塑欣赏、探索奥运绘画艺术、走进奥运场馆、漫话奥林匹克仪式”等搭建成邮集结构,处理得当。商业片的比例过大削弱了该邮集的竞争力。

《世界极限集邮发展史(1872-1949)》以“萌芽、成长、成熟、繁荣、发展”5个阶段概括了极限集邮的发展历程,邮集的处理符合情理。在叙述文字上,缺少现成的资料参考,需要作者花费很大精力去搜集和整理。素材无疑是所有展品中最好的。但是,针对第一框所展示的处于“萌芽”时期产生的极限片是否规范,有多位观众和评审员提出质疑。我个人意见是,不论这些片是否规范,展示10多个贴片显得多了,削弱到4个贴片足以。

由于此邮集题材曾在世界邮展上多次展出过(加拿大人编组的《极限集邮的历史》),获得过金奖。后来奖级出现滑落,下降到镀金奖。部分国际邮展评审员对极限集邮类展品“自己表现自己”的选题也是褒贬不一。国内可能还有人想挑战此题材,因此,建议其他参展者另辟蹊径,最好不再重复此题材。

《人之初》是在一框类邮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该邮集扩充到5框后,在叙事性方面却增强了,原来的内容被细化了。作者以“人的生命从何而来、呱呱坠地的婴儿、混沌初开的稚儿、无忧无虑的蒙童、纯真快乐的孩童”5章展开对主题的叙述,可读性很强。如果作者能在素材方面再讲究一些,贴片制作再精细一些,效果会更好。

《桥族》所表现的是一个没有国界的题材,因此,要介绍世界桥梁的家族史,最好选择世界各国的桥梁极限片做素材。而在这部邮集中,外国极限片不足半数,致使其表现力较弱。桥梁题材在极限类展品中早已屡见不鲜,而且很难再有所突破。因此,建议其他参展者尽量不再与桥题材较劲。

3部表现建筑题材的邮集,素材上大同小异,编组思路也没有太多的新意。它们都是在建筑题材极限片中寻找“对称”或是“拱形”元素,以及其他有效信息。我感到,如果表现建筑的局部,最好要有一定比例的“局部特写”片,而不要只展示“全景片”。

三、标题是邮集的眼睛

极限集邮者常说:“邮戳是极限片的眼睛”,而对于邮集来说,标题就如同邮集的眼睛。它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或记忆是最深刻的,应该引起参展者的足够重视。本届邮展的极限类邮集在标题上还不够时尚和讲究。

上届参展的《奥林匹克文化印象》此次没有变化;《建筑的故事》改为《人类建筑的文明史》;《建筑的对称》改为《建筑与对称》。我以为,后者的改动还不如不改,“建筑的对称”属于从属关系,而“建筑与对称”则属于并列关系。从展品实际情况看,它所叙述的是对称在各式建筑上的应用和体现。

我们看到,此次专题类展品在标题上拼得很凶,涌现出很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标题。例如,《最小的国家,最大的教堂》、《我是森林,听听我的呼唤》、《马,远去的记忆》、《养个孩子容易吗?不容易,但很幸福》、《歌德——他的时代,他的世界》、《嗨!我是马,这是我的故事》、《桥梁——结构工程与建筑美学的结晶》等。看得出,这些作者已经不拘于词句较短的标题,而更注重展品的标题对别人产生的感染力和记忆力。

当然,选择简洁明快标题的邮集也不是没有,像《钱》、《冬天》、《养狗》、《安全帽》等都是新的邮集。但这些标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如果总是重复人们习以为常的标题,邮集就缺乏吸引力了。从这个层面看,极限类展品就显得有些落伍了。

四、极限类展品选题偏窄

按照评委会的要求,在展品挂花后,每位评审员必须到你所评审的展框前,为参展者和观众讲评邮集。我在极限类的展框前接待了多位参展者和极限集邮者,回答了他们的一些问题。一位湖北朋友幽默地对我说:你看极限类展品,都成为“建筑公司了”。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纵观身边的一排展框,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大面积的建筑题材极限片,尽管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极限片,但却很难留住观众的脚步。

与隔壁人头攒动的专题类展区相比,极限类展区显得冷清了许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极限类题材雷同,7部展品有4部是建筑题材,而且《人类建筑文明史》、《建筑与对称》在上届展出过,《拱形建筑》、《桥族》不属于创新题材;二是《世界极限集邮的历史》是从上届邮展的一框类《你的极限人生》扩充到5框;三是《奥林匹克文化印象》也参加过上届邮展,此次变化不大。因此,本届邮展极限类展品在创新方面明显不足。即使是极限集邮圈内的观众,也认为极限类邮集应该拓宽题材。

通过本届邮展,我认为极限类展品应该在选题方面多下功夫,开拓更加新颖的题材,而不要在继续效仿现有的这些展品。

五、“割尾巴”的做法值得反思

10年来,极限类展品有一种值得反思的做法,就是不论什么题材的邮集,尽可能将素材往前提,并且在前言中声明:“本展品所展示的素材全部是××年以前的”,以此显示素材的优势。这种做法导致两种情况:一是限制了邮集选题的丰富性,使参展者将自己逼到题材的窘境。因为建筑题材早期极限片较多,促使参展者一股脑地向建筑题材靠拢;二是在建筑题材邮集中,采取“割尾巴”的做法,制约了专题的拓展。例如,表现桥梁发展史的邮集,如果将素材截止到20世丝己50年代,就无法完整地反映人类的建桥史,因为世界桥梁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恰恰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看到,在专题类展品中,就很少出现素材“‘割尾巴”的情况,人家不会拒绝近期素材的使用。

2015年全国邮展评审员培训班以及本届邮展的评委会上,都对展品分项打分做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每项的得分相互分割,而不能相互影响。无论素材多么珍罕,品相和珍罕性也只能得到30分。参展者可以分析自己邮集的优势与劣势,分项评估和制定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邮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六、怎样评估素材的珍罕性

素材的珍罕性应该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素材获得的难易程度,二是素材的存世数量,三是素材的市场价格。这三点几乎每位参展者都能理解和接受。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会被部分参展者所忽视,就是一部展品素材整体的收集难度。在评审中我们发现,有的展品素材单看每一件都比较珍罕,但结合邮集的题材衡量,却感觉它的“准入线”较低,素材的选择范围较宽,可替换性很强。而某些专业性较强、题材较窄的展品在素材的选择范围上也较窄,可替换性较低。比方说,一部《建筑》邮集和一部《窗》邮集素材的“准入线”肯定是不一样的,后者要难于前者。因为,只要是建筑题材极限片就可以进入《建筑》的选择范围,而不一定能进入《窗》的选择范围。因此,我们在评估展品素材的珍罕性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例如,《人之初》的素材整体上不及某些建筑题材展品,但是该题材极限片的整体收集难度要高于建筑题材极限片。因此,该展品的珍罕性并没有落下太多分数。

七、极限类邮集如何创新

创新不仅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旋律,而且成为集邮展览的主旋律。在本届邮展的各个类别中,都有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展品。而极限类展品的创新意识则有待提高。除了《人之初》外,其他题材都算不上创新。在这些邮集面世之前,都有同类题材邮集出现。此外,除了新的邮集之外,再次展出的邮集并没有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之初》是唯一表现人的题材,从编组到素材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前同类题材有《儿童》、《童年》等。在众多建筑题材邮集旁,《人之初》却令人眼前一亮。

在本届邮展专题类展品中,有一部《最小的国家,最大的教堂》。该邮集在长沙2014全国邮展上展出的题目为《教堂》,此次展出改变了题目。作者讲述的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看似表现建筑的题材,却由作者将建筑与基督教、梵蒂冈国家的历史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紧密联系起来,一个展现欧洲文化的厚重题材在贴片上被很轻松地展现出来。这种实质性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该展品的处理方式很值得极限集邮者借鉴。为开拓思路,我将该邮集的分章情况做一绍:

1.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及其历史;3.一个伟大的时代——文化复兴的来临;4重建圣彼得大教堂。

从一个较宽的选题走向一个相对较窄的选题,邮集的表现内容更加具体化,拓展更加系统化,邮集的关注度也更高了。我想,致力于建筑题材的极限集邮者是否能得到一些启发呢?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