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印尼世界精彩纷呈 中国军团再创佳绩——万隆2017世界集邮展览观感 | 热 ★★★ | 【字体:小 大】 |
印尼世界精彩纷呈 中国军团再创佳绩——万隆2017世界集邮展览观感 |
作者:赵忠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96 更新时间:2017-9-28 ![]() |
|
邮展开幕式简朴而热烈 东道主展品颇具实力 作为东道主,印尼共有48部邮集参展,其中绝大部分是传统类、邮政历史类和航空类等,这些邮集讲述了自18世纪到二战中后印尼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例如,获得96分的大金奖+国家大奖+特别奖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5-1949年,爪哇岛独立战争期间地方发行的邮票》。当然,也不可避免会与荷兰殖民邮政有关。其中一部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在荷属东印度的发展1920- 1942》(航空类95分大金奖)。 从展场入口开始,展区前面的几排展框,都是展现印尼国家历史方面的邮集,是了解印尼历史社会的很好教材。当然,偌大的世界邮展没有一整天的时间是看不完的,作为外国人,我们也只能走马观花。 本届邮展竞赛类邮集包括:传统集邮类、邮政历史类、航空集邮类、专题集邮类、青少年集邮类、集邮文献类、一框集邮类和现代集邮类共8大类。邮展规模为2000框,国际集邮联的62个成员组织参加了本次邮展。邮展的主会场举架高挑,灯光明亮,加上室内几乎没有柱子干扰,所以视线很好,展框内的所有邮品都看得清清楚楚、一览无遗,地上铺的是花纹厚地毯,踩上去也很舒服,对长时间走动观看者的腿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毕竟不是专门的展场,对于这样一次世界性的邮展,展框摆放间距还不够宽松。此外,展框尺寸偏小,230cm×290cm规格的国际标准贴片横向摆放有重叠现象。即便是获得大金奖的邮集也不能完全展示其全貌,这是略有遗憾之处。 专题类展品再创佳绩 本次邮展最值得自豪的是中国军团。除丁劲松的《中国1897红印花加盖邮票》以97分获得传统类大金奖加特别奖加国际大奖外,专题类展品成绩再次突破。根据笔者统计,在近些年的世界邮展中,中国专题类展品成绩一直是大而不强,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例如,马来西亚2014世界青少年邮展暨第29届亚洲国际邮展上获得5个大镀金奖,3个镀金奖;在新加坡2015世界邮展获得3个大镀金奖;在纽约2016世界邮展获得1个金奖(罗道光《啤酒》)和2个镀金奖。作为专题集邮者,一直在期盼中国的专题类展品能够更进一步。如果说上述成绩有点像反抛物线滑向谷底,那么这次万隆邮展可看作是触底反弹,走出一根“大阳线”。 中国参加本次邮展的6部专题类展品中,罗道光的《液体的面包——啤酒》获得大金奖,这是中国专题类展品首次获得此殊荣。此外,黄育敏的《马——从驯化到野化》和孔东明的《我是大自然的小精灵——电》获得金奖;王俊生的《干杯!让我们喝酒吧》、赵忠威的《从出生到幼儿园》获得大镀金奖;罗清泉的《消毒让你更健康》获得镀金奖。从整体上看,这是中国专题类展品参加世界邮展以来的最好成绩。 专题集邮在历届邮展都是倍受观众欢迎的类别,此次也不例外。尤其是普通观众更是看得饶有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印度的专题集邮水平提高较快,仅仅在半年前的南宁亚洲邮展,笔者作为志愿者曾经深度接触该国的专题类展品。我感觉那时该国的专题展品从素材到编组以及制作都很一般,很多展品甚至远不及中国全国邮展的水平。在南宁亚洲邮展中,印度有7部专题类邮集参展,只获得两个银奖,两个镀银奖,两个铜奖,还有一部只得了56分。但本次参展印度的五部专题类展品中,《圣雄甘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生》以85分获得大镀金奖,另外有两部获得镀金奖,一部获得大银奖,一部获得镀银奖,进步势头明显。 颁奖晚会激动人心 当然,对于出席晚会的中国集邮者来说,更加兴奋的是获奖邮集作者上台领奖那一刻了,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尤其是即将宣布本届邮展国际大奖得主时,每个人几乎都安静下来,侧耳倾听。当听到宣布是中国的丁劲松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中国座席上更是起身鼓掌,欢呼雀跃,集邮者的爱国之情与荣誉感瞬间爆棚。此消息迅速传回国内,祝贺的消息在手机上立即传播。现代媒体的反映是如此迅速,以至于我还坐在餐桌上,就收到了《集邮》杂志微信的推送,同时附有现场刚刚才拍摄的领奖照片,在场的中国集邮者不由得感叹新媒体时代集邮信息传播之快。 现场点评邮集受益匪浅 我也是从头到尾全程跟随这组的点评,主要是感觉目前我在邮集的前言、纲要、叙事的逻辑性以及个别素材的使用上还需提高。这些邮集的“软实力”是靠自己努力就能达到的,也是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 我所收获的组集要领是:邮集首页只有标题、前言以及个别说明是必要文字信息,其他不相干的都不要写;纲要上下要有关联,前面说的后面一定要有呼应;故事(专题知识)要讲得详细而连贯;邮集中的本国成语典故、特殊意义的词语等需要解释出来,让其他国家观众看明白;画稿不要被正式发行邮票遮挡,邮票印样的空白部分也不要被其他素材做任何掩盖等。 另外,评审员们知识都很渊博,外语方面也很精通。Peter Suhaldoc是斯洛文尼亚人,却精通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我在邮集中使用了一枚意大利1920年的BLP信卡,所用专题信息是婴儿大声啼哭的图案,用于说明孩子受到了委屈。而Peter却指出:后面的意大利文字意思是,这个孩子不太听话,是在“我要我要…”强迫大人给他买东西。看来,仅仅懂英语还不够,作为专题集邮者,需要全面、多角度掌握自己手中的邮品信息。 由于点评邮集是按照事先排名顺序进行,整个过程按部就班,丝毫不乱。到了中午,该组邮集点评结束,评委们即刻返回。我曾经亲历过几次全国邮展、亚洲邮展和世界邮展。我感觉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到现场倾听评审员点评,尤其是对自己邮集的点评,能够最直接找出问题所在,少走弯路,提高成绩。这样的机会弥足珍贵。 邮展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在本次邮展期间,FIP专家讲座也深受评审员和集邮者的欢迎。 令人难忘的万隆2017世界集邮展览落幕了,但集邮者的行程不应该这么快就结束。作为印尼第三大城市,万隆从荷属时期就是著名的山区度假消暑胜地,我们这些天都一直感觉很清爽和惬意,完全感受不到这里是在赤道附近。当地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莫过于周恩来总理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的会址,以及附近的覆舟火山等景点。再远一些,可以去日惹附近的婆罗浮屠和布罗莫火山以及更远的巴厘岛。借参观邮展契机旅游,也是当今集邮界的一种时尚。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