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在规则与灵活之间准确评审 | 热 ★★★ | 【字体:小 大】 |
在规则与灵活之间准确评审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95 更新时间:2009-12-8 ![]() |
|
三、区分自然实寄封与集邮实寄封 在评审传统邮集或邮政史邮集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贴多枚相同邮票的实寄封。从外观而言,很容易把他们误判为集邮封。为了避免误判,在苏拉吉的领导下,评审小组为某一枚实寄封而研究多次。大家从邮资、邮路、邮戳几个方面讨论,那种一板一眼的认真精神,真令人敬佩。特别是经过分析之后,大家认为实寄封的产生原因可能有多种,不应该一概而论。比如,多数情况下是寄信人知晓邮资标准,为寄信选用了五花八门的邮票,包括贴用成套的邮票,且手续完备,资费正确。还有一种原因是邮局缺少正常面值的邮票,不得已用多枚低面值邮票拼贴,或者有意识地消耗一些不常用的邮票。但无论如何变化,邮资一定符合规定。也有的实寄封是由集邮者为集邮而制作的,他们可能不在乎超付邮资,于是产生了一些混贴封、套票封,邮封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因此,区分自然实寄封与集邮实寄封的关键方法是核对邮资。苏拉吉说,只要邮资符合标准,贴多少枚相同的邮票、贴的是不是成套的邮票、由谁人寄发或收寄都不重要,生活中不可能都是一票一封。 我体会:评审员要实事求是,善于分析,切忌人云亦云,凭想象评审。我国的评审员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每一个人都有集邮知识的优长,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但没有一个人会在集邮天地中把握全部知识。为此,多学习、多研究、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地为邮集作者服务。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lh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