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现代邮票常用的六大印刷方法及其特点 | 热 ★★★ | 【字体:小 大】 |
现代邮票常用的六大印刷方法及其特点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732 更新时间:2010-3-6 ![]() |
|
二、照相凹版 照相凹版也称影写版,它具有网纹细,版纹深的优点,能印制出鲜艳浓郁的色彩和丰富细腻的层次,表现能力很强,是当今世界各国印制邮票比较常用的印刷方法之一。照相凹版的网纹不同于胶版和凸版,前者的网点大小一致,而以网点深浅来表现层次变化;后两种则是以网点的大小表现浓淡层次。用放大镜观察就能看出有明显的差别。同样是照相凹版印制的邮票,由于艺术设计和印刷工艺的不同,各国都有自已的特色。如瑞士、英国的精致秀丽;匈牙利的富丽多采;日本的淡雅细腻。我国用照相凹版印制邮票始于1959年,从无到有,由简而繁,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自已的风格。 1965年发行的纪109中的“决战前夕”和纪115中的“毛主席在著作”等邮票,都是以大幅油画作原稿的,复制邮票时要缩小几十倍。一般来讲,缩小倍数太大,原稿色调的微妙变化和油画笔触都会并掉,印刷出来的效果与原作相比就面目皆非了。要保留原作丰满的形象、画面的空间感以及色调和笔触,关键是印刷工艺。国外有些作法是仿原作改画后再复制邮票,但会有明显的失真。为了取得较好的印刷复制效果,采取在博物馆现场将原作分色缩小,在阴片上恰如其分地修版,预计到缩小后的影响,强调某些部分和舍弃某些部分,尽量保留原作的意境。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熊猫》,是写意国画;田世光的《牡丹》、《益鸟》,俞致贞的《荷花》,王叔晖的《西厢记》,都是工笔重彩,复制时采用原稿分色制版,照相凹版的250线/至360线/时的细网纹级充分地表现出名家的笔墨气势和原作的神态意境。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lh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