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集邮知识 >> 邮苑天地 >> 正文 今天是:
   从“龙头”谈邮票的别称         ★★★ 【字体:
从“龙头”谈邮票的别称
作者:赖景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53    更新时间:2010-7-29    

 

“邮票”,这个专用名词现在已众人皆知,但在我国正式使用这个称谓,还是邮票诞生七十年以后的事。在这之前,邮票有不少别称。比如,清代邮政发行邮票后,“龙头”就曾有一段时间成为国人对“邮票”的称谓。将邮票叫“龙头”,现代人很难理解,认为有些牛头不对马嘴。让我们通过“龙头”这一称谓来了解一下邮票别称的由来。

将邮票称做“龙头”之前,有人称邮票为“人头”。1879年6月13日,上海《申报》上曾刊登过一则上海新泰洋行内哈立斯“收购信封老人头”的广告,而广告中收购的“老人头”,即“邮票”。为什么人们把邮票叫做“人头”呢?原来,邮票是舶来品,它是由外国传来的。而世界上早期发行的邮票为了体现国家的“权威性”,大都以国家元首的头像为主图。如,1840年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就是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侧面半身像为图案的。因此,人们最初习惯把这种邮资凭证称做“人头”、“老人头”。

在中国,邮票一出现就没有袭用外国用人头像作主图的惯例,而是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象征至高无上的“龙”为图案。1865年,英租界在上海设置的“上海工部书信馆”发行的俗称为《工部大龙》邮票,就以龙为主图,但由于它不是主权国邮政部门发行,因此还不能算我国的正式邮票。1878年,大清邮政发行了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全套3枚,主国均为“龙”。1885年至1890年,大清邮政发行了《小龙》邮票,图案为“蟠龙”。1894年,大清邮政发行第一套纪念邮票《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全套9枚中有6枚是以龙为图案的。在1905年至1912年间,大清邮政还7次发行过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邮票” ——《“加紧信件”快信邮票》,其主图均是“龙”。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大清邮政共发行各类邮票17套计172枚,以龙为主图或图案的占大多数。这一现象反映出“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表现了我国封建统治者自诩为“尊龙天子”,欲借龙的形象来表现帝王的至高无上,以显示帝王的权威。正因为如此,“龙头”这一邮票的别称得以流传开来。

随着时代的变化,邮票的其他别称相继出现,如“信票”、“信印”、“国印”等。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曾刊一文《各国使馆之印图》,文章介绍了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发行的邮票(商埠邮票)。文中,就称邮票为“信印”和“国印”。这些称谓从描绘邮票上的图案转到描述邮票的性质和用途,既说明了邮票的国有性,又反映了邮票用于寄递函件的用途。

有趣的是,邮票还被称做“士担纸”,这一称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原来,1888年3月,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本岛改革驿站,创办邮政,设邮政总局,同年发行“清代地方邮政邮票”共4套。其中,编号为“清台4”的“独虎图”邮票上左侧就有“士担帋”三个字,估计“士担纸”这一别称由此而来。据分析,“士担纸”是英语“STAMP”(邮票)的中文读音。若此,可以认为这时的中国还没有“STAMP”这一外来词的标准翻译。后来,人们又有将邮票称为“邮花”、“邮飞”的,在称谓中有了“邮”字,表明邮政已逐步深入了人心。现代,集邮界常以“方寸”比喻邮票,体现了由于集邮这项高雅的文化活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对于邮票除了邮资凭证的基本属性外的趣味性、艺术性、史料性、知识性、思想性的崭新认识。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国家邮政的建设,很关心邮票的设计和发行工作。同年(民国元年)12月15日,在中华邮政发行了《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两个字。从此,“邮票”这两个字的词组才正式在我国广泛使用开来。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lh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