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集邮博览》刊登福州市委常委、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的署名文章 | 热 ★★★ | 【字体:小 大】 |
《集邮博览》刊登福州市委常委、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的署名文章 |
作者:吴贤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64 更新时间:2012-2-27 ![]() |
|
弘扬集邮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全力打造滨海生态城市文化品牌
◎福建长乐 吴贤德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长乐市委书记)
长乐市别称“吴航",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1994年撤县设市,是 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先后获得“全国百强县(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等称号。2011年11月,长乐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城市,荣获“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称号。 在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市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文化的打造,特别是集邮活动得到了广泛普及,形成了独特的集邮文化。1985年成立长乐市集邮协会以来,长乐市集邮协会坚持“巩固与发展并举,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集邮活动怡情、益智、交友、育人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先后在国际和世界邮展获大镀金奖3次、镀金奖3次,全国邮展金奖3次、大镀金奖4次、镀金奖2次等60多项省级以上奖牌。长乐,这座充满爱和温暖的城市,在集邮中也受益颇多,具体表现在: 一是以集邮助推城市发展。我们大力实施“集邮强市”战略,主动把集邮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紧扣发展主线,凸显发展主题。一方面,传递发展思路。从2005年以来,每年正月初六市里都召开集邮界新春团拜会,借助集邮这一独特平台,把市委市政府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传导到社会各界,有助于思想的统一、行动的统一。同时,我们还适时以集邮的方式来引导发展,比如,我们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新型临港工业城市、现代物流商贸城市、滨海休闲旅游城市、海西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明确了“三城三群、生态链接、城乡一体、以港兴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制定了“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滨海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最大范围内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发展思路传导下去、宣传开来,市里专门组织设计制作了《方寸映长乐》邮册,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为了能够做大做强纺织、钢铁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编组了《纺织》、《钢铁》邮集,引导纺织产业链向上游C P L、PTA和下游面料、服装,以及横向的纺织机械制造等领域拓展延伸,钢铁产业向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下游领域延伸,2011年纺织业产值突破700亿元、钢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另一方面,凝聚发展力量。我们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国家的大事和重要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极具影响的集邮活动,编组了《长乐巨变》、《瞬间长乐》、《长乐美》等独具地域特色的邮集,热情讴歌了长乐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瞩目成就,进一步激发了海内外长乐人特有的“爱国爱乡、能拼会赢”的创业激情,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推进长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以集邮塑造城市品牌。集邮是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集邮的文化魅力,不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方面,传承乡土文化。长乐这座滨海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先后涌现956名进士、11名状元,是“珠算鼻祖”柯尚迁、“引进番薯第一人”陈振龙的故乡,名医董奉在此演绎“杏林春暖”,高僧百丈在此创立“清规戒律”,和平使者郑和在此伺风“七下西洋”;近现代以来,这里孕育了天文学家高鲁、“一代才华”郑振铎、“文坛祖母”冰心等一大批名家大师和5位“两院”院士(鸟类学家郑作新、化学工程学家陈俊武、土地资源与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专家石玉林、卫星测绘专家王任享、冶金专家张文海)。正是依托特有而丰富的乡土文化,我们成功开发了冰心、郑和、郑振铎等一系列名人邮品,让集邮文化与城市文化共成长,进一步宣传了长乐,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密切对外交流。持续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聘请台湾资深集邮家俞兆年担任邮协名誉会长,成立了海峡两岸集邮联谊会,使长乐集邮文化活动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邀请国内梁鸿贵等专家来航搞讲座、点评邮集,与台湾台北市集邮协会、泉州市职工集邮研究会、福州市老干部集邮协会开展联谊互动活动,通过集邮让更多人认识了长乐、了解了长乐。同时,还先后组织专题集邮爱好者带着作品前往古田、杭州等地参加国家、省级的集邮展览,以邮品展示了长乐,提升了城市形象。 三是以集邮提升城市文明。我们在传播集邮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邮品、邮集的审美实践,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修养。一方面,深化媒体宣传。经过多年培育,我市建立了“四位一体”(即一座中国•长乐集邮馆、一条集邮文化宣传街、一版《吴航集邮》会刊、一个《长乐集邮-》网站)的集邮文化宣传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集邮文化。其中,长乐市有线电视台和《吴航乡情》社等新闻媒体,经常以集邮文化的题材报道或刊载人和事,不定期开辟“集邮文化专栏或特刊”;《吴航集邮》会刊和《长乐集邮》网站,经常传授集邮文化知识,报道集邮信息动态。同时,还充分利用市体育中心、会堂广场、邮政大楼等处设置的大型LED屏幕,滚动宣传集邮文化,使广大群众在浓厚的集邮文化氛围中感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丰富活动形式。以市集邮协会为平台,成立了“集邮发展基金会”,募集到基金百万余元。以全市25个基层集邮组织为依托,每年都定期举办集邮展览、集邮讲座、集邮沙龙等形式多样的集邮活动,让集邮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建的福建福州地区首家“吴航少年邮局”吴航中心小学办成为 “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我们所独创的“集邮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团队、节假日活动相结合”的“三结合”经验,得到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集邮联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巩固集邮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发展,充分挖掘长乐的文化优势。推动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