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集邮知识 >> 邮识交流 >> 正文 今天是:
   邮市常用骗术之剖析(下)         ★★★ 【字体:
邮市常用骗术之剖析(下)
作者:卢伯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41    更新时间:2013-8-14    

 

 针对读者经常在邮市遭遇“陷阱”的情况,本期我们继续邀请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兼文物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邮币鉴定专家、湖南省高级法院注册专家卢伯雄,对邮市常用骗术进行剖析。

 骗术之B——化学处理的邮票

 邮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错色、漏色等现象,属于生产质量事故。这类邮票一般都被当作废品处理掉,但偶尔也会有极少部分从印刷厂流出,被一些集邮者视为难得的变体票。刻意搜求变体票,这是一种不正常的集邮爱好,因为在国际集邮界把其看作是品相不好的邮票,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另外,在大批量、多版次印刷邮票(例如长期使用的普通邮票,反复印刷次数频繁、版别复杂)中,会出现不同版次邮票的刷色差异,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邮学界的爱好者对其收集研究,属于一种邮票版式研究的课题和学术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集邮者对某枚非正常的邮票刷色差异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其以量少物稀为贵,加之经媒体曝光后进入炒作是邮市惯例,近利在咫尺。殊不知,人为的不理智反而替伪造者提供了从中谋利的机会,他们根据各种化学反应能够使纸张、油墨产生不同变色的特点,人为制造出变色邮票,去迎合集邮者的各种需求。那么,哪些原因会引起邮票变色(褪色)呢?

 首先是所使用的油墨。虽然各种印刷方法采用的油墨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原料基本都是由亚麻仁油提炼的凡立油和不同色素的颜料粉。这些经过化学提炼而成的颜料,全都具有化学性质(即不稳定性)。但油墨厂家生产的专用油墨,都是经过耐光、耐水、耐热、耐酸、耐碱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为达到了一定质量标准的高级油墨,技术指标也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变色,从而保证了刷色上的质量稳定性。

 印刷邮票通常所用油墨的各种技术指标都是相同的,如果油墨的技术指标不一样,其褪色速度也不一样,这时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邮票变色。如J.13“周恩来逝世一周年”邮票上周恩来的脸部,红色不是用的专色油墨印刷的,而是用红、蓝、黄三原色叠印出来的。其中的金光红油墨的耐光等级只有3级,而中蓝油墨却是8级。因此,这套邮票中红色非常容易褪掉。当红色褪掉后就只剩下了中蓝色和黄色,形成褪色后的邮票上周恩来的脸部呈青绿色,这属于邮票的自然褪色,并不是真正的变体票。

 另外,还有一些邮票存在自然褪色的情况。如1885年发行的“小龙”邮票,是中国带水印的首套邮票。但“小龙”邮票纸面有粉质,因而票面不能浸水,一浸水邮票的颜色就明显褪变,有时甚至连邮票图案都变得模糊不清。19世纪80年代,使用易褪色油墨印制邮票的国家为数不少,当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有人去掉邮票上的邮戳后再次使用。因这项措施不利于收集信销票的集邮者,20世纪后,各国基本都不再这样做。除此情况外,还有就是受外界的影响,使邮票刷色产生物质化学反应。由于印刷邮票的油墨多半是化学颜料,所以邮票会同外界不同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褪色,其中最大的威胁是与酸性、碱性物质的接触。例如,浸泡邮票使用的水不纯净会引起变色,把邮票放入肥皂水中洗涤,则更容易引起邮票变色或褪色。有些胶水酸性重,有些化学浆糊碱性大,用来粘贴邮票后,都会透过邮票纸同油墨发生反应,引起变色,甚至空气中的酸、碱、乙醇分子浓度超过了油墨规定的技术指标,也会引起邮票的褪色。特别在农村,环境中有较多的农药气味,或在城乡化工厂附近,家中存放的邮票都会受到这种物质的侵害,造成累积性的化学反应。

 邮票发生变色或褪色,从客观上讲,油墨质量和外界环境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那么,如何判断是哪种因素造成了邮票变色或褪色呢?一般来说,如果大多数邮票上的某种颜色普遍起变化,可以肯定是油墨不好所致,如果只是个别邮票上的某种颜色发生变化,那主要是外界环境造成的。就外界环境对邮票变色(褪色)的影响而言,上面介绍的都属于自然影响因素。此外,还有一种影响因素必须另当别论,因为它属于人为的外界影响——化学变造,即故意把邮票放入化学药品溶液中浸泡,或置于阳光下暴晒,使之改变颜色,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用于欺骗。

 生活中,一些伪造者除了使整枚单色邮票改变颜色外,还设法制造出漏印、套色漏印、单色变套色、把红色加盖变成局部漏盖等无奇不有的特殊“变体票”。他们用石蜡或蜡烛油先涂盖住不需变色的部分,再用化学药品做变色处理,从而造成部分漏印、漏盖的效果。而除去石蜡或蜡烛油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二甲苯清洗,它可除去油迹而不使邮票变色。另一种是先用吸水纸敷盖,再用热熨斗在吸水纸上轻烙,这样蜡的油渍溶化后即被吸水纸吸走,从而使邮票表面上不留任何痕迹。

 所以,在鉴辨邮品真伪时,要做到“理论”(知识+领会)和“实践”(逛邮市+买伪品)的双头并进。这两个“+”号的逻辑虽然有些怪诞离奇,但在实践中却大有作为。由于造假者利用了高科技手段造假,而市场又是造假者繁殖的前沿阵地,所以作为邮品研究者,不仅要勤“光临”邮市,更要勤“光顾”邮市。勤光临邮市是当观赏“游客”,收获在于发现伪品;勤光顾邮市是当“顾客”,明知是伪品也要买。没有伪品进行研究怎么会出辨别成果,这就是“知识+领会+逛邮市+买伪品=结晶”的逻辑。所以,笔者得出的结论是逆向逻辑,“知识+领会”是通过书本知识融入领会,“狂市场+买伪品”是通过考察融入内在。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