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集邮知识 >> 邮史探究 >> 正文 今天是:
   清代邮票印刷:乱象丛生(一)         ★★★ 【字体:
清代邮票印刷:乱象丛生(一)
作者:戈中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6    更新时间:2013-10-10    

 

编者的话:邮票是以印刷品的形势面世的,因此,邮票生产流程的终端“印刷”,是关于邮票的性质、图案正确与否、精美程度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此,我们约请全国集邮联会士、著名集邮家戈中博先生,从1878年发行第一套海关大龙清代邮票开始,沿着清代、民国以及解放区邮票和新中国邮票的印迹,追寻讲述中国邮票印刷经历的曲折路程,并感知现代中国邮票印刷事业上巨大的发展变化。

中国邮票诞生在我国从封建社会走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不论是海关试办邮政,还是清政府官办时期,中国的邮权都曾被外国人长期侵占。最直观之处,一是邮票上均印有英文面值单位或铭记;二是邮票上中文铭记混乱。1878年大龙邮票时采用的是“大清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大清邮政”。清政府邮政一次蟠龙邮票(日本版)英文铭记错为“帝国大清邮政”。1878年至1896年海关试办邮政十九年间,由海关总税务司发行了大龙邮票、小龙邮票、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三种。海关总税务司长期为英国人赫德把持,而承印邮票的上海造册处则是总税务司下属的职能机构,邮票印刷也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因此,这一时期的邮票印刷烙下外国列强侵占的痕迹。

1878年,清政府把中国邮政大权拱手让给英国人赫德操理,德国人璀琳出面成立海关邮政局,随机发行我国第一套海关大龙邮票。它在正式发行前,就被德璀琳私自卖给外国集邮家,故在印制中出现种种情况。第一期大龙邮票1878年发行,用纸较硬,呈半透明,俗称“薄纸大龙”。第二期1882年发行,两图间距较宽,俗称“宽边大龙”,13分银纸质同第一期,5分银用的则是另一种柔薄、细腻的纸张。第三期1883年发行,纸质较厚、不透明,俗称“厚纸大龙”。三期用纸都不同,分期印刷的整版数有每版15枚、25枚,版式也不尽一致,为集邮史及邮票版式研究留下诸多课题,也为高价售出创造了机会。例如二期宽边“黄5分银”版票用纸薄,极易破损,发行时间短,印量少,故这种宽边黄5分银新票流存极少,整版新票则成宝中之宝,现仅存世一枚,成为孤品,价值连城。另有第三次海关大龙一种深蓝黑色样票,竟是当时任邮务长的西班牙人棉嘉义每种面值原样印成四力连小张,作为馈赠亲友之用。海关小龙邮票分为二期印刷发行,但图幅、齿孔度数、刷色不同,又分光齿毛齿,还出现直、横双连中缝漏齿和框线缺等变异。(一种)深蓝、黑色厚纸无齿样票,也为棉嘉义后来私自翻印,集邮界称之为“棉嘉义翻印小龙蓝黑样票”。

慈寿纪念邮票全套9枚(图案各不相同),费拉尔设计。1894年所印的出版,通常称为日本版(从未在日本印刷),1897年再版由上海造册处印,两版之间的区别比较明显。初版9分银版票上有一个“对倒票”,这是负责这套邮票印刷事务的费拉尔自作主张故意将9分银邮票每版左下角一枚印模倒置,与上面一枚形成对倒变体,后来被发现予以制止。还有变色票、多种形态的漏齿票等,类似这种情况很多,这些执掌中国早期邮政大权的外国人,故意制造了许多变体票,人为地造成混乱,从中浑水摸鱼。更有甚者,德国人穆林德在海关造册处任职期间,印制慈寿纪念邮票时,随心所欲地用无水印厚纸加印5000套,专供馈赠外国驻华使节及清廷王公大臣之用,由于印量少,又是非卖品,故成为珍罕之物,在集邮界别称“莫伦道夫(穆林德旧译名)万寿票”。此后的慈寿加盖票出现了小字加盖、大字长距、加字异体、错盖字位、移位等复杂现象。(一)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