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钟情传统选题 细节体现个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23  更新时间:2014-9-23 9:19:06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观看国外作者的邮集,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有没有使用中国邮品,结果多是失望——根本没有,或者有几枚,也是非常普通的邮品。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的生活》完全没有中国元素,多少有点遗憾。《遇到一匹马》同样与中国有密切的联系,毕竟中国是最早驯养、使用马的国家,但是整部邮集仅仅使用了12006的企业金卡。《气象——从观察到预测》除了1枚中国的加印片,还有1T41(6-4)《生物》。

专题类7部金奖邮集使用中国邮品最多的是《苦药片和强烈的针剂》,有张贴片专门讲述中医,包括纪33(4-4)李时珍邮票和小型张、JF12《针灸》、J55(3-2)《鉴直大师像》、T84《黄帝陵》纪念戳剪片。

这些中国邮品在邮集中只是配角而已,作者和观众大多不会关注,因而闹出“笑话”不足为奇。得分排在倒数第三的《家犬》(72分),用两张贴片讲述“狗年生肖”,除了香港回归祖国之前发行的小全张首日封之外,使用的T70《壬午年》方连还算说得过去,但是又放了1枚银箔复制品。更离奇的是得了高分的《苦药片和强烈的针剂》,李时珍小型张和票放在一起,小型张竟然标上了“样张”(proof)

也许是受制于语言能力或者沟通渠道,中国集邮者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不多,造成很多极具特色、收集又有一定难度的中国邮品,在国外无人知晓。

另一方面,中国专业经营专题素材的邮商比例本来就很小,大多是“外购内销“,有规模、上档次的更是凤毛麟角,在欧洲的邮展和邮票展销会上,还没有见到过敢于“练摊儿”的中国邮商。

不过,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前面提到的《鹦鹉——难以置信的美丽生物》中地名戳实寄封,从收件人来看是出自于国内一位很有实力的专题邮商。也许,中国的邮商能够走出国门,把高质量的中国邮品推介给国外集邮者,带回更新鲜、更丰富、价格更适中的专题素材,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推进中国专题集邮水平提升。

虽然Paris 2014专题类展品代表不了欧洲专题集邮的最高水平,但是在选题、选材、编排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参考。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即使大金奖、金奖邮集,除了“均衡眭”,还存在着素材不规范、制作质量不高、使用牵强等问题,同样要引以为鉴。

限于语言能力的欠缺,特别是法文、德文,翻译可能存在不准确的地方,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