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再到墨尔本 评审感触深——墨尔本2017第34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评审心得 | 热 ★★★ | 【字体:小 大】 |
再到墨尔本 评审感触深——墨尔本2017第34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评审心得 |
作者:张巍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010 更新时间:2017-6-3 ![]() |
|
墨尔本2017第34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 中国军团展品成绩平平 本届邮展共计展出220部1118框展品。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选送了18部(共计82框)邮集参加了本届邮展的竞赛类展出,另有常珉、丁劲松、陆游等集邮家的邮集参加了大奖俱乐部的非竞赛性荣誉展出。参加竞赛性展出的18部邮集中,除了传统类邮集《新中国旧币面值特种邮票》外,其余均未参加南宁2016第33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 竞赛性展品中获得大镀金奖加特别奖的仅有一部:来自上海王晓舟的《摄影——一曲工业革新与视觉艺术相生相伴的乐章》(专题类);获得大镀金奖的有7部:赵岳的《新中国第一套新币面值普通邮票》(传统类)、肖庆元的《中国邮政报值挂号信函史》(邮政历史类)、黄育敏的《抗战时期中国国际邮路( 1937-1945)》(邮政历史类)、张景伟的《普4天安门图邮资邮简》(邮政用品类)、林大安的《烟草——从风靡世界到全球控制》(专题类)、张光祖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航天类)、胡志雄《人之初——从生命孕育到纯真儿童》(极限类);获得镀金奖的有3部:王晓强的《东莞邮政史( 1901-1950)》(邮政历史类)、辛荣安的《气味》(专题类)、田巍的《船上生涯——一个老船员的自述》(专题类);获得大银奖的有3部:关立东的《新中国旧币面值特种邮票(1951.10-1955.2)》(传统类)、李京滨的《请阅读我的(文化遗产)杂志》(专题类)、姚健春的《眼睛》(专题类);获得银奖的有1部:陈余德的《码头》(专题类)。参展的一框展品有2部:陈秀清的《老有所乐,安享晚年》(专题类)获得74分;侯莲花的《“文革”期间南昌使用之特殊机盖销票机戳(1970-1972)》(邮政历史)获得73分。 参加专题集邮类评审的感触 于在8个多月的时间内接连举办了3届亚洲集邮展览(2016年8月泰国、12月中国;2017年3月澳大利亚),因此,参展邮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不平衡。专题类为例,以往参展的专题邮集至少有数十部之多,评审员至少要分成两个小组方可完成评审工作。但本届邮展却仅有9部专题邮集参展,其中一部来自日本、一部来自印度,其余7部均来自中国。堪称专题集邮强国的东道主澳大利亚居然一部都没有参展,这在亚洲邮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