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竞赛性展品 最初的展品均被称为传统类展品,因为最初人们的集邮活动主要追求齐全。随着集邮展览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数十年时间,产生了各种集邮类别。FIP先后成立了各个专门委员会,逐步制定了各类别展品的评审专用规则,促进了各类别展品不断向规范化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各类邮展中仍经常出现个别不规范的所谓“不伦不类”的展品。FIP规定,对于那些不规范展品统统被视为传统集邮类展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参展者的劳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处置方式。当某部展品不规范时,邮展组委会会将有关情况通知参展者所在的集邮组织,以使参展者能够了解展品编组时存在的不足。 传统集邮类展品 展示和研究各类邮票的印制发行及使用情况的展品。 传统集邮类展品的编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通用性展品,特别是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发行的邮票,也称“目录”式编排方式。比如日本集邮家水源明留的《中国海关邮政及其前史》,虽然称为“史”,实际上是一部传统类展品,展示研究中国清代海关邮政时期发行的所有邮票。时间跨度为1878年—1896年约20年。另一种为“专门性”展品,一般只研究和展示某一套邮票。比如我国集邮家陈湘涛的《大龙邮票专集》,只研究展示了我国1878年发行的第一套大龙邮票。 传统集邮类展品由如下素材组成:未使用过的和使用过的单枚或连票;邮票在印制、加盖、齿孔、纸张、刷色等方面的变体或趣味品;采用或未被采用的设计图、草稿、印样,以及为了说明主题而明确指明的赝品;替代邮票的盖销邮戳及邮税两用票;各类实寄封、片、简以及邮票发行前的史前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