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正视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进步 迎头赶上 | 热 ★★★ | 【字体:小 大】 |
正视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进步 迎头赶上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集邮报》 点击数:1411 更新时间:2009-7-2 ![]() |
|
正视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进步 迎头赶上
在中国2009世界邮展上,中国军团取得相当好的成绩,令人振奋。特别是专题邮集,所获得的进步有目共睹,更坚定了广大集邮者走专题集邮道路的信心。 在展出的96部专题邮集中,中国占31部 ,接近三分之一,其中获金奖一部,大镀金奖13部(其中88分四部、87分两部、86分两部、85分五部)、镀金奖13部、大银奖3部、银奖1部。中国专题邮集的整体水平提高明显。第一,选题新颖。如《鞋》、《吸烟》、《阳光》、《驾驭汽车》、《钱》、《疼痛》、《潜艇》、《声音》、《对称》及《杠杆是这样的……》、《绳索带》等都是在世界邮展上很少见到的,使人感到新鲜。第二、前言精彩。如《水》的前言:既无形,又有形;既无味,又有味;既无色,又有色;既无情,又有情。高度概括。《声音》的前言:声音,大自然少不了它;声音,我们生活中也离不开它。何等简炼。《风》的前言: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任逍遥,跑过江河千层浪,穿过森林树呼啸,你猜,是什么?——风。引人遐想。《鞋》的前言:在一脚深一脚浅的生命探索中,它甘居低位,默默地承受着生命的负荷,撑起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就是您足下的那双——鞋。非常形象。第三,制作规范。我国展品都是按23厘米×29厘米标准规格的贴片制作,整齐美观。 在总共29部大镀金奖邮集中,我国占13部,接近二分之一,但在10部获金奖邮集中只占1部,在7部获大金奖邮集中,我们1部也没有,可见中等以上水平有竞争力,而在高端邮集方面,我们还处于弱势。 素材不珍 国外的高端邮集花了大力气,寻觅不少早期、珍罕、甚至孤品。例如获大金奖加评审员祝贺奖的《鸽子——在自然环境下的巨大差异——被人类驯养和让人钦佩》,展示信鸽传书中最早的信封,比专搞航空邮集的素材还好、还难得,获得评审员很高的评价。另一部获大金奖的邮集《横帆船的历史》,该邮集用了20多枚原版艺术家的绘图和未被采用的图案印刷样张、校样等,都是印刷出版过的邮票,是十分难得的。在获94分金奖的奥地利《汽车百年》邮集中,世界第一枚倒印错误的汽车邮票,有十方连之多,另有4枚单票及1枚既漏色又齿孔移位的变体票。《美味的历史》使用了1689年奥地利国王的公函史前封及1770年的早期史前封,以上两件均存世仅一枚。当然这些珍罕邮品除了要认识到投入的重要性,还要具备投入的实力,往往在我国有人想投入,但经济条件不允许,力不能及;而有经济实力的,又意识不到花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买一件邮品是否值得?对专题邮集而言,处理、编排、拓展、个人知识学习和研究,甚至制作,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珍罕邮品就是一个重要的法码。 拓展不深 拓展是指有关专题的有深度的详尽描述,就是发掘适用素材中不易被人发现的信息和与邮品相关的故事。 我们对两部自行车的纲要进行比较,一部是我国的《自行车运动》,另一部是英国的《骑自行车》。 《自行车运动》 1、自行车的发展从应用到运动 2、自行车的构造及竞赛设施 3、竞赛项目及规则 4、竞赛技巧 5、世界大赛 6、国际及各国的车赛 7、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 《骑自行车》 1、早期人类的交通车辆(第一辆会跑的机器的到来,让脚离开地面的第一次尝试……) 2、安全设计和制造(早期安全自行车,结构,安全自行车及改变设计……) 3、用于休闲,消遣的自行车 4、赛车类自行车(早期运动场赛、公路赛、越野、分段、环法赛、奥运会……) 5、战争中的自行车 6、自行车邮递 从两个纲要中比较:《自行车运动》立足点是运动,因此从竞赛规则、场地、竞赛技巧及国际、世界大赛。这样的结构显得单调,资料性较强,不易展开,也不好拓展。因此对于讲故事就欠缺,更无法深入阐述。而骑自行车,当然也包括运动、比赛。但是人幻想双脚离地,通过自行车实现了,它创造了历史,自行车在战争中的作用,自行车在为邮政、为人类生活服务,所以《骑自行车》就可以从素材中较容易拓展出更多的故事性的东西。评审结果《自行车运动》获85分,这仅是大镀金的起点,而《骑自行车》获91分金奖。为此我们不妨总结一下,如何深层次地拓展,如何讲故事,这都有待进一点提高。 邮识不够 在FIP的评审规则中,个人集邮学习和研究一项评分中为30分,其中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各占15分。专题知识无论是国外还是我国的邮集,一般都表述得较好,但是集邮知识方面我国专题集邮者研究得不够。集邮知识应全面遵守集邮的惯例,在选定专题范围内,展示最大多数国家的邮品,均衡地应用,特别要有正确和适用的集邮文字说明。获高奖的外国邮集,大都集邮知识研究较好,国内邮集应该写得较详细为好。比如一枚实寄封,外国集邮大都研究其邮资、邮路及邮戳内容,都写上“××年从……到……的实寄封(片)等,而我们往往只写××年实寄封(片),我们看到一枚邮简加贴邮资,也只写上“××年邮简”,其实可以写“××年邮资邮简加贴邮资寄往外埠或国际”(或邮资调整或邮资不足加贴邮资)等等。国外高水平邮集多有变体票、样票等特殊邮品,都写有集邮说明,但有时我们的邮识也写得过于简单——样票、印样……是什么印样?母模印样?试色印样?阶段印样?彩色印样?无齿印样?其实我们的特殊邮品、实寄封、片(特别是加贴邮资),应借鉴国外高水平邮集,集邮知识文字也应写得更详细些,以体现参展者集邮知识的研究水平。 翻译不准 因为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无论是专题知识,还是集邮知识。翻译起来免不了有生硬和不准确的地方,更谈不上生动活泼的“俏皮话”。笔者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中国的一个歇后语“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且不讲外国人是否明白“拍马屁”是奉承上级或讨好他人的意思,就连我们自已翻译成英文也费劲。笔者认为不一定英语教授就能翻译好邮集,要懂得集邮,应有集邮知识及了解集邮习惯用语。 当然,不是我们的翻译是错的,但使用习惯用语,让国外评审员看了舒服、愉悦。 总之,在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和差距,要善于总结,不断地提高,要有近期计划以及长期打算,希望有更多的专题邮集在世界邮展上荣获高奖。 本文摘自《中国集邮报》 文章略有改减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lh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