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参观2013澳大利亚世界邮展有感 | 热 ★★★ | 【字体:小 大】 |
参观2013澳大利亚世界邮展有感 |
作者:李伯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8 更新时间:2013-7-29 ![]() |
|
规模宏大的2013澳大利亚世界邮展于 一、2013澳大利亚世界邮展的特点 邮展给人的印象是展出规模大、展品质量高、评审要求严、组织效率高。本届邮展有近60个国家(地区)的684部展品参展。共3320框。可称为是近年来规模较大的世界集邮展览。其内容设有非竞赛级和竞赛级。竞赛级涵盖了传统展品(141部)、邮政历史展品(162部)、邮政用品展品(43部)、航空展品(4部)、印花税票展品(11部)、专题展品(69部)、极限展品(6部)、青少年展品(48部)、文献展品(97部)、一框类展品(50部)、开放类展品(33部)等13大类。此次邮展评选出大金奖49部、金奖121部、大镀金奖127部、镀金奖132部、大银奖89部、银奖47部、镀银奖16部、铜奖7部。(统计不包括锦标赛、一框类、极限类、开放类等展品的奖级)。从获奖情况分析,大金奖与金奖共170部之多, 沾金的奖项占参展的60%。由此可见这次邮展的规模大、展品的质量高。不妨与2009年中国洛阳世界邮展比较一下,洛阳世界邮展大金奖40部、金奖97部共计137部,相差33部。本届邮展中美国的一部传统邮集得98分,获全场最高分。专题展品中 二、评审认真细致、严格要求 本届邮展的评审队伍强大,多达50余人。就专题评审而言,有老资格的巴西Carlos Eduardot和丹麦等6人评审,共分两个组,各自按类别打分后再交叉评分。我国水平高国际评审员施邑屏也参加了评审。评审工作严肃认真、公平公正、没有感情分数。没有充分理由和必要,要增加一分都十分困难。中国专题类参展的有六部邮集,我们在国内就事先联系,当我们亲临现场时,能聆听评审员对这六部提出来不足之处。如《石油与天然气》邮集,评审员认为题目、纲要、邮品的多样性、外观及难度都有较好的印象。而对集邮知识、拓展和翻译等方面有待于改进。评审员非常详细的指出差错,如2-8(第2框第8张贴片,下同)邮品不是军邮片、6—1无齿邮票而写“样票”、6-7美国私人加印的邮资片不好用、7-8不是黑色印样、另一枚中国工业学大庆的画稿,显然不是已发行邮票的原稿,下次展出要出示鉴定证书或有关证明,还有要增加拓展故事性。这部邮集题目纲要创新得14分、拓展13分、品相8分、珍罕性17分、外观5分共88分。获得大镀金奖,距离金奖只差2分。这是很好的成绩了,比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中获得85分的成绩很大进步了。相信这部邮集经进一步修改,不久将有希望冲上金奖。 《水》展品评审员认为前言有诗一般的描述,故事性也不错,但这一命题过于平淡没有新意。巴西和丹麦的评审员都建议用《生命之源》命题更妥些。集邮知识有待提高,1-9样票不必加原票,6-15是豪华张不可取、7-8邮品有集邮知识但没说明、有的邮品是极限片其背面是没有必要复印的,另外有较多的邮品背面的复印件比例都用75%,占用过多空间,如果缩小比例可容纳更多的邮品,8-8用的是极限片,把其背面复印是不应该的。整部邮集的珍罕性有待加强。这次获得86分获大镀金奖,比2012印度世界邮展中(8框)获85分增加1分,有可喜的进步,看来是有上升的空间。如果把以上的问题改进,素材使用更准确些,制造再精细些,再增加珍罕性邮品本展品上一台阶冲金是大有希望的。 《干杯、让我们喝酒吧》评审员认为第一张贴片制作的不好,使用的是双贴片而一张电报纸占用了一半的位置,另一半使用了梅兰芳小型张“贵妃醉酒”又占出很大位置,再加上一枚邮票,因此前言和纲要只占贴片的五分之二。就梅兰芳小型张“贵妃醉酒”而言,外国人不理解其故事情节和意义,更不了解它在国内珍罕性,只知道放在这里是“醉美人”的意思,建议既然是很难得的邮品可放在章节内,既可讲故事又可说明其珍罕度。在拓展部分说明不清楚,如金字塔与酒的发酵有什么关系等,此项只得11分。还有邮资机盖戳翻译不准确等。这次获82分镀金奖。 《牛》邮集编排有创意,首页有1843年巴西的珍邮“牛眼”双连邮票,制作有特点,较清晰,展品中的专题知识是最能反映作者的水平,但邮集中体现的不够,如1-8邮品下注明是五牛图,但邮资片上只有一只牛,2-16不应把邮资图覆盖,4-15是美国私人订购邮资片不好用,2-11邮品上DDR是东德而不是德国,5-16邮品应该是电报纸,2-9背面的邮资没有展示出来。邮集翻译邮资明信片等邮品的名字不一致,由此看来评审员看的非常认真和仔细,令人佩服,该邮集获80分镀金奖。 《桥梁的社会角色》评审员认为前言和纲要的一致性没有很好的体现。题目有抽象之感,拓展的还不够,集邮知识不充分,珍罕邮品和素材不多,编排与制造还有待提高。此邮集获80分镀金奖。 《帆船》评审员认为纲要的逻辑性及创新都有待提高,拓展和故事性要再深入挖掘,需补充一些难得的素材,本展品获77分大银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1、中国人的邮集在标题上还要下功夫,外国评审员认为中国人的邮集模式化,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中国人的作品,如《牛》、《水》、《狗》、《马》非常直白,就像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作品。纲要的编排也不够生动。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2、邮集的制作要附合当前世界发展情况,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如果你的展品五年前在世界邮展上获大金奖,如果五年不改进,不增加新的东西,不修改,不创新,再次叁展时就难获大金了。例如《孩儿们,孩儿们》,作者Z·Albrecht先生的邮集,在洛阳世界邮展中获95分大金奖,而这次参展由于变化不大,只获得92分金奖,降分又降级。 3、我国是个集邮大国。尤其是专题集邮发展的很快,在国际邮展获镀金奖以上的邮集多达数十部。但获金奖的只有4部,至于大金奖的邮集还没有。所以要冲上顶尖还要花大力气投入,要变化,大胆创新,适应国际上的发展,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三、我国专题邮集与世界邮展获大金奖的差距 这次世界邮展获大金奖的邮集达·緬拉格先生的《羽毛的魅力》。从大洋洲鸟类演变而来,选题新颖、故事性强,素材不但珍罕而且数量多。尤其是对素材知识的研究是深层次的传统式。拉格先生在这部邮集中从专题知识或集邮知识的传统研究在一框就用了4张贴片,用五件邮品是研究鸡毛信和羽毛、从1768年、1809年、1821年、1824年、1846年不同信件戳记来说集邮知识和羽毛的故事。还有8件早期的信鸽邮件,史前早期邮品达40余件、有难得的印在黑硬卡上的样票,私人收藏唯一的新西兰几维鸟的设计样稿。这些邮品让观众看后觉得惊叹!过瘾!在本次邮展中获得96分,加上素材研究方面的特别奖。 本次邮展中韩国的 学习FIP专题委员会主席尤纳斯先生的先进理念 华夏邮会组织的澳新旅游,最重要的行程是参观2013墨尔本的世界邮展,在展场上首先请有关专题邮集的评审员讲解对我国参展的6部专题邮集的点评,同时请他介绍他获大金奖的展品《横帆船的历史》。在交谈中他回答我们邮友提出的问题。提起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