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长沙2014全国邮展见习评审的体会及印象 | 热 ★★★ | 【字体:小 大】 |
长沙2014全国邮展见习评审的体会及印象 |
作者:长沙2014…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93 更新时间:2014-8-12 ![]() |
|
今年的长沙2014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我参加了以 在本届邮展上共展出了18部印花(税票)类展品,5框展品15部,其中,获大镀金奖与镀金奖各4部,大银奖6部,银奖1部;1框展品3部,均获银奖。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本届邮展印花(税票)类展品的成绩均好于2012呼和浩特全国邮展印花(税票)类展品,上届邮展印花(税票)类展品共计10部,仅获1枚大镀金奖、2枚镀金奖、4枚大银奖和3枚银奖的成绩。 本届邮展最大亮点就是有多部展品第一次在印花(税票)集邮领域里有了新突破。如以最高88分荣获大镀金奖+特别奖的《中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发行之嘉禾图印花税票》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嘉禾图印花税票虽早有收藏爱好者试图以此为素材编组一部邮集参展,但经过了近20年才有这样一部5框展品亮相,且精品连连、编组得当、拓展有序,拔得印花(税票)类的头筹实属实至名归;另一部《赣州版六和塔图印花税票单据用纸》也受到了评审员和圈内观展者的视,因为它所使用的素材是“带资费图的印花纸”(与邮政集邮中的邮资明信片类似),以前还没有参展者能在全国邮展上单独使用这种素材组集。再有—部就是《中国零存整取有奖储蓄印花总览》,这部展品虽然仅以82分获镀金奖,但它是一部在信用印花上创新的展品。由于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属于国家政府部门的,因此下属的各级“中国人民银行”,如“分行”、“支行”等所发行的带有“面值”、“铭记”,且作为在“存单”上贴用的各种“储蓄印花”,都是符合《FIP印花(税票)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要求的新中国“信用印花”。利用这种题材编组的展品还是第一次在全国邮展上亮相,虽然它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的这次亮相必将会推动此题材的展品进一步发展。 另外,通过参与评审这18部印花(税票)类参展作品,再谈谈今后在组集时需要改进或注意的方面: 1.有些参展者忽视了展品“外观”对评审结果的影响。 如—部展品,在本届邮展上以78分获大银奖。虽说该作品这次得分已经比在“杭州2010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的得分提高了3分,但仍然没能突破“大银”这个档次。该展品的再次亮相虽然在编排处理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在“知识、学习与研究”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制作上明显粗糙。这种粗糙制作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外观印象”的得分,例如该展品在贴有一个大方连的一张单子上,展出其中一枚重要而又十分少见的误加盖变体票时,“红箭头”都指错了,自然会影响到“知识、学习与研究”的得分。 2.一些展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在匆忙之中赶制出来的。 例如,有的展品贴片上错字、漏字不少,还有的素材因粘贴不牢而脱落等。凡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展品,必然在其他方面也会出问题。这是某些参展者素材的数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就急于求成所造成的。笔者认为一部展品的第一次出台亮相是十分重要的,匆忙中必有闪失,今后一定要避免犯这些低级错误而留下遗撼。 3.有些展品对前言页的重视不够。 前言页是在展品报名时就要附上的,它要提前传到相关评审员手中,使其能够在没有见到你的展品之前就对该展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给其留下良好的印象应该是前言页的重要作用之一。而在本届邮展中的印花(税票)展品提前传到评审员手中的个别前言页,与该展品展出时的前言页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前言页表述得不够到位,没有起到展品指南作用;有的甚至前言和纲要的表述与展示的内容不一致,章、节、页的层次不清晰,重要素材介绍得不够准确等。 4.个别展品在处理上有欠缺,有的展品题目表述不够准确,有的展品故事叙述不够连贯,没有准确地使用集邮术语来表达邮集的内容。 个别展品的整体布局不合理,将重要的素材放在了不起眼的地方,对其说明也表述得不够到位等。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