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钟情传统选题 细节体现个性 | 热 ★★★ | 【字体:小 大】 |
钟情传统选题 细节体现个性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19 更新时间:2014-9-23 ![]() |
|
由法国邮政、法国集邮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集邮活动Salon Planete Timbers 2014于 Paris 2014由法国国家邮展和国际邮展两部分组成。国家邮展规模为450框,国际邮展169部994框,共计1434框。 Paris 2014国际邮展设有专题、航空、邮政史和开放类4个类别。未设置极限类的原因,可能是今年5月1日至4日,已经在巴黎举办了极限集邮展MaxiFrance 2014,展出10个国家选送的50部极限邮集。 Paris 2014国际邮展专题类共展出邮集40部,来自于21个国家。除了以色列、塞浦路斯地理上属于亚洲国家,其他19个都是欧洲国家(包括土耳其)。因此从专题类来看,这次邮展更像扩大了的欧洲邮展。 在为期9天的邮展中,第4天即公布了每部专题邮集的得分及所得奖项。其中大金奖两部得分均为95分,金奖(90分至94分)5部,大镀金奖(85分至89分)10部,镀金奖(80分至84分)12部,另有大银奖4部,银奖6部,铜奖1部,最低分60分。 选题传统化 纵观40部专题邮集,选题绝大部分非常熟悉,特别是金奖以上的7部邮集分别属于极地、医药、气象、交通工具、动物、葡萄酒等传统选题,说明欧洲专题集邮者并没有把司空见惯的选题看作“禁区”,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对题目进行诠释,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国内一些专家推崇的“抽象化”、“自我感觉式”的选题,不从题目上求偏、求怪、求前人未尝试,完全是“实题实做”,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 值得:关注的是两部邮集的选题。一部是最高分之一的《俄罗斯的极地历史》(Polar History of Russia),从素材来看,这部邮集中很多珍罕邮品,在习惯上应该归属于邮政史、航空类的“极地邮政’、“齐柏林邮政”等范畴,大部分来自于苏联及东欧地区,并不具备我们常说的素材广泛性;另一部非常类似,《魏玛共和国》,(Die Weimarer Republik)得到了88分。 联想到曾经在国际邮展屡获大奖的《大洋洲的鸟类》,说明传统类、邮改史、航空类邮集,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变为专题类邮集。这从一个方面拓宽了专题邮集的选题思路。 好的选题不一定能得高分,但是不好的选题肯定得不了高分。《冰球——20世纪中叶前的起源与发展》、《埃尔顿·塞纳(1960—1994》是非常现代的选题,没有大量的古典、珍罕邮品支撑,分别只得到了73分和70分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们曾经纠结过的“长标题”和“短标题”的问题在此次邮展中可以找到有趣的参考:“长标题”以及带有副标题的邮集有38部,仅有两部标题只有一个单词——《灯塔》和《鸽子》,恰恰这两部得分最低,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素材多样化 对于大多数专题集邮者来说,马尔雷迪邮简、BLP广告信卡、德国19世纪各州私人订购邮政用品、法国早期小本票之类,多为适合于专题邮集的中档以上素材。这些产自于欧洲,对于欧洲的集邮者来说获得起来更容易一些,因而在邮集中比较常见,这一点在Paris 2014国际邮展专题类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此次邮展的展品中,也看到了很多不常见,甚至从未见过、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邮品,专题素材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大多数中国集邮者的作品。 在素材使用上比较引入关注的是得到92分的《遇到一匹马》(Rencontre avec le cheval)。 一是史前邮品的大量使用。128个贴片中,早于1840年的邮品达到了33件,其中17世纪1件,16世纪6件,最早的一枚邮驿封标注为1515年,实在叹为观止。 二是邮政文件的使用。有专家认为意大利北部撒丁王国(Sardinia)1819年开始使用的“邮驿者”戳记加盖的邮件,应该被认定为最早的邮筒,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使用的区域、时间有限,一直是“马”专题中比较有价值的素材。在《遇到一匹马》中,不但采用了“邮驿者”三种戳记的实寄封,更在显著位置(邮集第2框的第2、3行),用4张贴片展示了1818年由威尼斯印制的“邮驿者”戳记使用范围、资费标准的《公告》,或者说是一份邮政文件。这份近200年前的文件价格不菲,近期某拍卖公司的目录上,完全相同的文件和4枚品相较差(戳记都存在褪色的问题)的“邮驿者”实寄封,成交价超过1500欧元。 类似的邮政文件、档案能不能出现在专题邮集中?好像我们常常引用的《规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从《遇到一匹马》获得高分可以推测,这份文件的使用得到了评审员的认可。也许这只是个案,但是对于专题集邮者开拓素材选择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在邮政操作过程中实际产生的素材,我们应当承认他们在历史、邮政史上的价值,在《规则》没有明确禁止的提下,不要轻易判定在邮集制作中的“是”与“否”。 其次,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件素材,特别是在现代邮政产生的初期,一些邮品用现代的标准衡量未必“合规”,比如我们曾经讨论过的加拿大20世纪初期Grand Trunk Rail-way加印邮资片,在高水平专题邮集中频频出现(此次邮展也不例外)。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