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专题集邮 >> 参展研讨 >> 正文 今天是:
   开放类集邮的明天在哪里         ★★★ 【字体:
开放类集邮的明天在哪里
作者:陈晓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48    更新时间:2015-3-2    

 

起源发展和现状

开放类集邮首先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北欧,它的出现引起了集邮界的极大关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自专题集邮现出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

非邮品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一些集邮者的积极性,大量的开放类邮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邮市大萧条的70年代末,掀起了新的集邮高潮,许多开放类邮集在国际大展上获得好评。然而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开放类集邮却偃旗息鼓,再没有更大的进展。

或许是担心开放类集邮“把集邮引入歧途”也许是由于一框类甚至一片邮集的兴起,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内,开放类集邮再没有受到更多的观注和引导。直到现在,开放类邮集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审标准。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疑问:是集邮的狭隘限制了开放类集邮的发展呢?还是开放类集邮自己走火入魔呢?开放类邮集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存在的价值

开放使故事更饱满。有人认为由于一框类和一片类的出现,使得一些偏门的题材得以成集,开放类邮集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是真的吗?笔者不以为然。小邮集虽然易于成集,但仅百余件邮品,想把故事讲清楚是很困难的。邮品和非邮品高低搭配,把故事讲的生动饱满,何乐而不为呢?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有一个现象大家都会注意到,集邮的人多爱收藏。集邮者也会同时收集一些钱币、像章、烟标等等。人们常说“盛世兴收藏”,可是在这大热的收藏中唯有集邮在走下坡路。如果让集邮和其它收藏联姻,势必会激发更多集邮者的集邮兴趣,让收藏者的各种藏品得以展示,做出一部自己喜爱的开放类邮集。

做大一些地方题材。在中国的收藏大军中,有相当—部分在作专题收藏。有的在收集某伟人的藏品,有的收藏自己喜爱的事物的相关物品。邮品在他们藏品中只占一部分,想作专题邮集是不可能的事,开放类邮集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藏品的机会;这种集邮主导的收藏品集,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意义和效果。邮展如果不能占领这块阵地是很不明智的。

如何打造一部高水平开放邮集

开放类集邮的发展,不但要有普通集邮者的热情,更应有集邮家的参与和FIP的引导,只有出现了为集邮者所接受的,取得了广泛认可的高水平邮集,开放类集邮才算是走上了正轨,我们不妨以普通集邮者的身份来探索一下高水平的开放类邮集是什么样的。

关于素材

关于开放类邮集的素材,有一句话说得很形象,凡是能放进去的就能放进去,就是说开放类邮集的素材几乎没有其它限制,只要能放入贴片的就能入集。这是开放类邮集有别于其它门类的最大特点。这一描述过于笼统,作为竞赛类邮集就不那么简单了。

重视珍罕品的使用。1998年前世界传统集邮委员会主席沃尔博格说:“原则是这样的:珍罕性无分,主要是构思,因此理论上不受影响。”但这种说法在几年后的邮展中就被否定了,2000年的伦敦世界邮展和2001年的东京世界邮展,开放类评审标准中“品相和珍罕性”的分值都是20%,虽然比其它邮集的都要低,可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它大家都明白,“人无我有”就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没有珍品的邮集是不可能吸引观众的目光的。作为开放类邮集其珍罕性就包括两部分了,邮品和非邮品。

慎重对待“开放类邮品”和“集邮品种”。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臆造邮品或有害邮品”,如盖了邮戳的菜单,用邮政用品上的邮资做的极限片等。这些年来开放类邮集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与这类邮品的存在有很大关系。虽然按规定这类邮品是可以入集的,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邮政的严肃性和集邮的严谨性,在我们做邮集时应尽量较少地使用。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展品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一味地求异只会落得个“找不到北”的下场。

关于50%。对于邮品和非邮品的比例,最流行的说法是“各占50%”,这种说法也不够确切。在2002年的汉城世界邮展中对开放类邮集有如下规定:展品至少50%是评审规则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集邮素材,并且非邮品比例至少应占到展品的30%。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60%70%是邮品比例理想的占比。在这里我说的数量比,如果考虑面积的话,邮品在面积也占到50%以上最好了。

编组方式

专题形式为主。专题集邮用于开放类是迄今为止,开放类邮集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因为有专题邮集现成的编组技巧,所以也是最成功的一种编组方式。另外还有社会式和自由式两种方式。

社会式是一种类似于邮政史类邮集的一种编组方式,但限于贴片的标准,如更丰富的讲述也有一定的困难。倒不如去邮政博物馆参观了。自由式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并缺少统一的审美标准,存有挑战现有集邮秩序之嫌。虽起步较早却乏善可陈。综上所述,以上两种编组方式有种种缺点,如果能摒弃这两种编组方式,那么形成统一的审美和评审标准就不是难事了。

应保持邮味。同专题邮集一样开放类邮集也要对邮品的发生、使用、印制、版式进行研究,以增强邮味。此外对于非邮品的变体也可以进行展示,藉此来增强其深度。对于一些复合展品如首日封,纪念封。因为信封上的信息也是有效的,那么在展示的时候应作相应处理。例如想用首日封邮戳,那就可以做成剪片;如果票戳无用,只展一枚不贴票的新封就可以了。当然如果票戳统一,那就不用做处理了。

最后,开放类集邮近年之所以“走火入魔”不被看好,原因就在于开放类集邮“放”的太狠,却不能“见好就收”。只有在素材上和编组方式上有所收,才能使开放类邮集在各种邮集中独树一帜,争得一席之地。但如果不加以制约任其开放;一味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开放类邮集定会因无矩可守成为“四不像”“有可观而无可比”的“混血儿”。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开放类邮集只有通过严格的控制和制约,才能形成统一的审美标准。

  通过大量实践,制订出开放类邮集的国内评审标准,藉以产生更多的高水平邮集,使中国的开放类邮集能够走向世界。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