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 |
观新加坡2015世界邮展 | 热 ★★★ | 【字体:小 大】 |
观新加坡2015世界邮展 |
作者:杨桂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56 更新时间:2015-9-18 ![]() |
|
今年8月,是新加坡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新加坡2015世界集邮展览于8月14日至19日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展览中心举办,这是2015年国际集邮联(FIP)举办的唯一一次世界邮展。展场位于展览中心一楼展厅,展厅内被分隔成邮展展品区和销售区。 一、邮展活动丰富,气氛热烈 14日上午开始,评审员们就进入了紧张的评审工作中。14日晚,邮展组委会在武吉士街( BUGISSTREET)一餐厅举办了欢迎晚宴,组委会副主席陈永泉( Richard E.C.Tan)和王维升(Vincent Ong)分别向邮展评审员和邮展征集员颁发了证书和奖牌。 15日上午,在展场举行了开幕式,新加坡总统陈庆炎( Tony Tan Keng Yam)出席了开幕式,国际集邮联合会(FIP)主席郑炳贤(Tan Peng Hian),新加坡通信和新闻部部长、邮展组委会名誉主席雅国( Yaacoblbrahim)先后发表讲话,开幕式上还上演了新加坡的民族舞蹈。由全国集邮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建洲、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邮票处处长张宏卫、广西壮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局长梁勤和全国集邮联翻译常悦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陈庆炎总统饶有兴致地到展区观看了展品。 18日晚,新加坡2015世界邮展组委会在展览中心二楼举办了颁奖晚会,揭晓并颁发国家大奖、国际大奖和荣誉大奖,这是参加颁奖晚会的嘉宾们最为期待的,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经过16日下午邮展评审员们的投票,在晚会现场进行当场开票统计,由国际集邮联副主席、本次邮展评审委员会秘书麦卡( Peter Mccann)宣布,新加坡的陈雅意( Tan Ah Ee)获得国家大奖、丹麦的乔根森( Jorgen Joregensen)获得国际大奖、瑞典的贝尔格(Jan Berg)获得荣誉大奖。国际集邮联前主席、本次邮展评审委员会主席许少全( Koh Seow Chuan)为国际大奖获得者乔根森颁奖,国际集邮联主席郑炳贤为荣誉大奖获得者贝尔格颁奖。下一次世界邮展将于2016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在晚会现场举行了FIP会旗移交仪式,由本次邮展主办地新加坡,移交给下次邮展主办地纽约。晚会在由郑炳贤先生领唱的友谊地久天长歌曲中结束。 邮展共6天,邮展组委会为邮展每天设立了一个主题日。14日为新加坡日、15日为青少年集邮日、16日为文化遗产日、17日为旅游日、18日为集邮日、19日为友谊日,新加坡邮政为此刻制了6枚纪念戳,供参观者加盖。 二、展品数量多、水平高 本次邮展,国际集邮联合会的66个成员组织共选送了402部2241框邮集和136部集邮文献参展。其中,FIP锦标赛类12部96框、传统集邮类92部607框、邮政历史类99部657框、邮政用品类33部213框、航空集邮类19部125框、航天集邮类1部5框、专题集邮类41部259框、极限集邮类1部5框、税票类13部86框、青少年集邮类31部112框、1框集邮类56部56框(传统16部、邮政史26部、邮政用品1部、航空2部、专题6部、极限2部、税票3部)和现代集邮类4部20框。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共评出大金奖30个、金奖78个、大镀金奖120个、镀金奖112个、大银奖57个、银奖48个、镀银奖13个、铜奖7个,1框类展品不设奖级。有5部集邮文献类和1部1框类展品不予评审。 展品最多的是德国,有12部邮集、28部集邮文献参展,其中集邮文献获得金奖1个(集邮文献类的最高奖为金奖,且只有3部获得金奖)、大镀金奖2个、镀金奖11个,说明德国很重视集邮文献。展品最少的是爰尔兰(1部航空,大镀金奖)、列支敦士登(1部传统,大金奖)、摩纳哥(1部文献,镀金奖)和斯洛伐克(1部邮政史,大金奖),这四个国家虽然各只有1部展品,但是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三、我国获奖邮集多,奖级高 中国有11部52框邮集、2部文献展品参展,共获得金奖2个、大镀金奖5个、镀金奖1个、银奖3个,2部1框类展品分获77分和72分。其中,传统类2部:湖南周世雄《中华民国加盖“国币”改值邮票1945—1948》(5框)获得大镀金奖(87分)、北京何欣《德国第一套电子邮票》(5框)获得银奖(70分);邮政史类1部:上海丁劲松的《蒙古邮政史( 1854—1921)》(5框)获得金奖(91分)+特别奖;邮政用品类1部:天津何西鹏的《新中国邮政用品的使用( 1949.10—1976)》(5框)获得镀金奖(82分);专题类3部:黑龙江田润普的《阳光——带给人类的恩与怨》(8框)获得大镀金奖(88分)+特别奖、河北柯俞劲的《石油与天然气——走进人类生活的历史)》 (8框)获得大镀金奖(88分)、江苏代双节的《羽毛》(5框)获得大镀金奖( 85分);青少年类2部:北京张舒意的《我的战争游戏——一个小棋手眼中的国际象棋》(B组4框)获得大镀金(88分)+特别奖、天津李昊的《中国领事印花(1930s—1940s)》(C组5框)获得金奖(90分);1框类2部:云南李冀的《云南香港往来邮路( 1895—1949)》(邮政史)获得77分、湖北杨波的《新中国邮资信封(1960)》(邮政用品)获得72分;文献类2部:福建省邮协的《邮票上的福建(修订版)》和北京马小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系列特种纪念封目录》获得银奖(70分)。 此外,中国台北有11部邮集参展,获得金奖3个、大镀金奖2个、镀金奖5个、镀银奖1个。香港有12部邮集参展,获得金奖2个、大镀金奖2个、镀金奖5个、大银奖1个、2部1框类展品分获90和82分。 全国集邮联展览部主任李知非参加了邮展展品的征集工作,FIP国际邮展评审员陆游参加了邮展传统类展品的评审工作,FIAP国际邮展评审员杨桂松参加了邮展专题类展品的实习评审工作。
|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