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专题集邮 >> 参展研讨 >> 正文 今天是: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 【字体: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北京首站邮展综述
作者:客文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09    更新时间:2015-9-18    

 

201565日至7日,“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北京酋站邮展”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揭幕。共有79203框展品参展,展品分别来自全国5个省市和行业邮协以及中国集邮总公司。本次邮展由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华集邮联合会共同主办,属于国家级重要邮展,因此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数据显示出本站邮展的特点

本站邮展是“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的首站展览,具有重要的龙头示范作用。展品大体可分为三种性质:一是研究类,主要展示二战时期的邮票或邮政史,共有48框;二是专题类,参展者利用各类集邮素材和非集邮素材表现中国抗日战争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此类展品数量最多,共有70166框;三是展示类,参展者只是将与邮展主题相关的邮品罗列在贴片上,而未作处理和叙述。此类展品共有914框。

研究类和专题类展品代表了本站邮展的主流,在所有展品中,完全展示外国素材的展品有1015框,内容是二战题材;以外国素材为主的展品有26框,表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余是完全使用或绝大多数使用中国素材的展品,表现内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完全使用1949年以前素材的展品有37框,内容涉及面较广,研究的也较深,这些展品显示出参展者的综合实力,代表了邮展的最高水平。但这部分展品数量较少,整体分量不够重。在其他展品中,虽然也穿插有一些20世纪40年代的素材,但数量毕竟有限,还不能做到题材与素材同步。

由于是非竞赛性邮展,本邮展承办方对展品规模没有做特别限制。参展者的选择余地较大。数据显示,选择1框的有35部,选择2框的有4部,选择3框的有19部,选择4框的有6部,选择5框的有10部。可以看出,选择奇数框数的人较多,说明参展者已经习惯了竞赛性邮品的编组规律。

题材雷同与素材先天不足

有很多观众在展场发出这样的感叹:“展品怎么都长成一个模样”?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而且完全在意料之中。尽管广大集邮者对纪念抗战主题邮展抱有较高的热情,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参展者面前,就是素材的表现力较弱。因为多数参展者是以收集新中国邮票为主的。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适用于本邮展题材的素材较为有限。

以新中国邮票为例,直接表现抗战题材的邮票仅有522枚,间接的、相关的邮票也不过80枚。这100枚邮票成了本站邮展的“中流砥柱”。被参展者使用最多的邮票是1985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和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这两套纪念邮票,前者在46个展框中有所展示,后者在78个展框中有所展示。而后者的第1枚“‘七·七’战火”邮票在44个展框中有所展示。而1965年发行的纪115邮票第1枚“毛主席在著作”在21个展框中有所展示。在邮资封片中,与抗战主题相关的也很少,重复也在所难免。

为了缓解素材缺乏问题,有14位参展者选择了开放类,借助50%的非集邮素材增强邮集的表现力。在专题类展品中,有的也加入少量图画明信片,以弥补素材的不足。借此,我们也呼吁邮票发行部门在邮票设计中,多采用表现抗战经典事件的画面,少用抽象、虚拟的画面,给人们更多的、直观的有效信息。

邮政历史类展品一枝独秀

本站邮展全场最大的亮点是来自广东沈敦武的展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对外邮路》。这是一部5框规模的邮政历史类展品,它表现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邮政在国际邮路受阻后,设法开辟了多条秘密通道,使邮路保持畅通的奇迹。展品分为“水陆路邮路”和“航空邮路”两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各条邮路的运营情况。展品以大量的珍罕素材,表现了当年中华邮政为抗战所作的贡献。特别是第1框所展示的193777日实寄封和第5框所展示的194593日实寄封,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8年历程。此外,第2框所展示的2件广东经香港沙鱼涌寄往外国的实寄封,以及后2框中的一些经过驼峰航线传递的实寄封,令观众赞叹不已。这是本站展览中唯一的5框邮政历史展品。

此外,属于研究类的展品还有一框类中的《法国二战免资实寄军邮片》。该展品展示了法国邮政部门在二战期间,为参战的军人预先印制了免资军邮片。该展品从法国免资军邮片的使用范围和传递邮路以及所加盖的邮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一框类中的《丰碑——解放区珍邮》展示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华南区和西南区所发行的邮票。

一框集邮类展品数量最多

由于一框集邮类在编组和素材收集上更为简便,尤其针对素材有限的抗战题材更加适合,因此,有32位参展者提供了35部一框类展品。其中专题类有18部、极限类有8部、开放类有5部、传统类有2部、邮政历史类和图画明信片类各有1部,邮政历史类和极限类展品显得更成熟一些。一框类展品的要领就是所选题目适合在一个展框中表现,从这点衡量,《解放区邮票上的抗日战争领袖》、《卫国战争中的女性》、《法国二战免资军邮片》、《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纪念馆》、《丰碑——-解放区珍邮》等展品的名称具体,也适合一框类表现。而《光辉历程》、《毛泽东领导的武装斗争》这类的题目就显得偏大了。

按编组方式统计的展品数据

 

一框类

专题类

开放类

极限类

邮政历史类

图画明信片类

收藏类

合计

部数

35

20

14

3

1

1

3

77

比例

45%

26%

18%

4%

1%

1%

4%

 

框数

38

77

43

11

5

3

3

177

比例

20%

44%

24%

14%

3%

2%

2%

 

此外,一框类展品还应该在素材方面更讲究一些,要树立精品意识,特别要突出参展者收藏的水平。具体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素材的品种尽可能丰富,尤其是近期素材,收集并不算难,要避免在展框内堆积一批近期的首日封、纪念封等邮品;二是素材的年代要有纵深,应该有日积月累的效果。

专题集邮类展品独挡一面

展品中专题类占了2077框。如果加上一框类中的18部按专题方式编组的展品,专题类展品就占据了本站邮展的半壁江山,这也显示出专题集邮类的优势。在5框展品中,留给人印象较深的有《心向和平》、《中国革命史》、《毛泽东》等展品。这几部展品的纲要思路清晰、素材品种比较丰富、叙事性较强、制作比较规范,专题类展品特征明显。在一框类专题式展品中,《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的苏联军民》也是较好的展品。看得出,这些参展者具有一定的制作邮集的经验。

此外,专题类展品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有的展品虽然归属专题类,但是却缺少专题类的特征。例如,某部展品几乎全部由外国邮票组成,贴片上邮票的密集程度令人窒息。该展品展示了大量的四方联邮票,又没有说明理由,是不恰当的。在其他专题类展品中,也存在用多个四方联邮票充数的情况。特别是有一部展品竟然在一框内没有安排一个文字,其他两框文字也是寥寥无几,叙事性无从谈起。

开放类展品大显身手

开放类展品紧随专题类,成为本站邮展的又一大支柱。1443框展品,如果加上一框类中的5部开放类展品,比例进一步增大。比较好的展品有《抗战纪事》、《铁的新四军》、《黄埔军校走出的抗战名将》、《抗战轶事》等。这些展品的共同特点是,题目和内容比较具体,集邮素材和非集邮素材结合的紧密,叙事性较强,外观也比较耐看。在非集邮素材中,偶尔能见到几件老照片和老物件,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

抗战题材的邮集大约每到5周年或10周年时展示最多,热衷于此题材的集邮者对素材的收集也应常备不懈,常换常新,才不会出现“素材用时方恨少”。在本站邮展上,有些开放类展品就显露出“临时抱佛脚”的迹象。例如,将邮票公司发行的大套邮品按照编号码放在贴片上,或将整套火花、图画明信片作为非集邮素材铺到贴片上,看不出参展者为邮集下功夫整理的痕迹。这样的展品挤进国家级邮展,实在有些勉强。某媒体记者这样评价:“这样的展品缺少技术含量”。

文字表述是重中之重

主题性邮展的展品在文字表述方面是极其重要的。参展者不应有丝毫马虎,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北京市集邮协会为本站邮展举办的邮集会审中,负责审查文字的评审员很有感慨。他们发现了很多文字方面的谬误,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者对当前国家的政治形势和政策变化了解不够,所用资料是过时的。例如,国家有关部门对抗日战争的介绍与评价,在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我们的作者却没有关注到使邮集的文字叙述没能与时俱进。比较典型的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准确表述,只有少数邮集能做到位。

二是作者在叙述中过多使用自编的语言,还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例如,将1937年“保卫卢沟桥”邮品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并且做出自己的编造的描述。这样做就违背了历史。

三是作者对贴片上的文字校对不细致,出现错别字,有的错别字竟然改变了原意。尤其是人名、人物生卒日期、事件名称、事件发生地、事件发生日期中的错别字。如某展品将抗战胜利日“1945.9.2”写成“,1995.9.2”,不经意间将抗战胜利“推迟”了整整50年。

素材展示不能随心所欲

在各级集邮展览举办前,主办者都要颁布邮展特别规则。通常情况下,特别规则要规定展品不允许展出的素材,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由于本站邮展前全国集邮联展览部对邮集素材进行了严格把关,因此,所有展品还没有超越底线的现象。但是,作为国家级邮展,参展者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素材的可靠性问题。由于非竞赛性邮展不设专家组,可能让一些存疑素材堂而皇之地进入邮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实寄封和极限片上的邮戳,应该引起注意。例如,某部展品展示了1枚新中国早期极限片,作者对素材三要素的标注是“票:纪163,片:70年代无单位片,戳:北京1955.8.16邮政日戳”。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

二是素材的品相问题。可能有个别参展者认为,既然非竞赛性邮展不作评审,就可以在素材品相方面放松要求。例如,某部一框类展品展示了约140枚邮票,其中有大量的信销票,这原本无可厚非。但信销票品相却很差,残缺不全的就占了35枚,而且有的邮票上邮戳盖得也不是地方,影响了对主题的表现。另一部展品展示的某位人物标准像邮票,残破点出现在脸部中央,引起多位观众的不满。参展者要遵守的是,在邮集会审后,必须按照评审员的要求进行整改,以确保国家级邮展的严肃性。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