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专题集邮 >> 参展研讨 >> 正文 今天是:
   剖析《图书》邮集(上)         ★★★ 【字体:
剖析《图书》邮集(上)
作者:王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90    更新时间:2011-9-13    

因此,作者在《图书》邮集编组过程中,一方面努力确保这12分,同时再通过展示新的素材或发掘素材上的信息细节来表现专题内容,争取获得更高的得分。比如,在对造纸术发展的描述时,作者利用了1933年的一枚捷克邮戳,来表现纸张的标准化对印刷和图书装帧的影响,很形象且有说服力,这样的信息从未在邮票等邮资票品上出现,完全是作者从专题表现角度进行挖掘后的结果。又如,在表现读书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时,作者选用了—件联合国1992年发行的人权宣言邮票的最终采纳印样(带有联合国邮政负责人同意签字和印刷厂印签),图案是人们在图书馆读书,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主题;在同一贴片上,还利用比较少见的日本1941年发行的储蓄邮票单(postal saving stamp sheet)上的邮票图案(身背劈柴的乡民站立着读书),来表现即使穷人也有读书的权利。另外,作者还试图通过素材的展示,发掘和表现一些人们容易忽略的专题细节,以期达到更加生动的效果。由于图书订价较低,又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一些书店为了维持生计,在经销图书的同时还往往兼营其他一些相关的商品。这样的专题细节一般容易被忽略也是从邮票上找不到的,作者便使用了广告邮政用品和邮资机符志上的信息,来说明一些书店除了图书,还同时经营乐器、小礼品和文具等。

与专题知识一样,集邮知识也占15分。说到集邮知识,—些邮友往往多注意集邮说明,但集邮说明反映的只是集邮知识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专题邮集的集邮知识,至少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选用什么邮品,二是在邮集中如何展示邮品,三即是上述的集邮说明如何写。按照拉格的说法,如果一部专题邮集,能够做到恰当地使用邮品,展示大量不同种类的素材,以及对邮品作出必要的和准确的说明,基本上可以获得l2分;但如果想得到更多的分数,还应该最大可能地展示和均衡地使用不同种类的合格集邮素材,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集邮素材,另外还要充分展示个人的集邮学习和研究成果。可见,除了集邮说明外,专题邮集中选用什么邮品,如何展示邮品都会直接影响到集邮知识得分。

参加日本世展的《图书》邮集编组时,在素材的选用上,首先注意了邮品的时间跨度、多种类和多发行地区等几方面,对相同专题信息的邮品,优先选用重要性较高的,并与邮品的展示效果结合起来考虑。比如,一般来说,邮政用品在展示时不能叠压,但当进行版式和有关集邮研究时,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可在不影响专题信息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进行叠压,其案例可参照荣获世界邮展大金奖的瑞典邮集《方帆船的历史》。《图书》邮集中也有几个贴片,因为进行版式和刷色研究,在不影响专题信息表达的前提下,对邮政用品作了叠压处理,效果也还不错。另外,编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了按照专题展集评审的规则和要求,恰当、准确地写好集邮说明。尤其对于珍罕度较高,或具有一定邮史意义的邮品,更要注意集邮说明的表达,有的还特意写明个人的研究成果或学习成果。比如,在对使用的纪54“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未发行8分邮票作集邮说明时,不仅说明了未发行的原因,还写明了邮集所使用的该枚信销票为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实例这一个人研究成果。

三、品相和珍罕性

如果说素材是专题邮集的“根”的话,品相和珍罕性其实衡量的就是这个“根”到底有多粗,有多深。对于林木来说,只有根深、根粗,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对于专题邮集来说,只有素材的品相好、珍罕性高,才可能获得高奖。

《图书》邮集在编组时,对素材的重要性、珍罕性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一方面选择使用了评审员和集邮者比较熟悉的早期邮政用品和较珍罕的邮品,比如,有英国19世纪90年代广告邮简、俄罗斯1902年慈善广告邮简、德国19世纪私人订购邮政用品、法国19世纪90年代广告信卡和邮简、爱沙尼亚1937年广告信卡、匈牙利1930年彩色广告邮简、德国早期地方邮政用品、荷兰19世纪90年代邮筒、葡萄牙20世纪50年代大型广告邮简、瑞士20世纪10年代广告邮简、苏联邮政1926年广告邮资片、中国“文革”时期毛主席语录邮戳实寄封、伊朗20世纪10年代邮资片、法国20世纪20年代小本票,以及大量的错变体邮品;另一方面使用了其他许多比较重要和珍罕的邮品,包括中国1958年“世界学联”8分未发行的信销票、蔡伦“公元前”错版新票、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驿站封、“斐济时报快递”邮票、德国美因兹地方邮政1888年实寄邮资片(世界上首枚带有西方活字印刷创始人谷登堡信息的邮品)、立陶宛1997年未发行错票、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19世纪90年代广告邮简、维多利亚19世纪90年代1便士窗口式广告邮资封(内含32页的广告小册)、英国泽西1823年史前封(销书卷形地名戳)、印度2005年未发行票(双连)实寄剪片、玻利维亚1878年早期试模印样(存档品)、中国1980年“童话咕咚”小本票封面印样、斯里兰卡1986年试印样(存世3枚)、印度1961年试色印样(1组6枚)、苏联1978年纪念邮资片印样、卢旺达1973年“国际图书年”20枚大连张印祥(最终确认印样,边纸有印刷厂章及负责人签字)、利比亚1 968年“扫除文盲”全套4邮票黑色印样(存档品,带有邮政官员确认同意签字)、蒙古1988年邮票试印样(存世3枚)、多米尼加共和国1865年国徽邮票(世界上最早的带有书图案的邮票)、联合国1955年“联合国宪章”试色印样(带有联合国邮政局长签署同意第三种颜色签字),等等。(上)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