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 集邮文艺 >> 专题集邮 >> 素材应用 >> 正文 今天是:
   再议“ESSAY”(试样)不仅仅是印刷的(上)         ★★★ 【字体:
再议“ESSAY”(试样)不仅仅是印刷的(上)——兼议“ESSAY”的界定和认定问题
作者:彭 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6    更新时间:2014-11-14    

 

读了本报第22期《关于“ESSAY(试样)”的再讨论》一文(下称“该文”或“文章”),看法比较多。学术交流有争议往往是一件好事。通过这个议题的讨论、交流,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增长邮识,所以感谢每一位参与讨论的师友。

文章第一部分罗列了九个集邮用语,前五个环环相扣,以溯源的方式,试图解决“ESSAY”(试样)应为“PRINTED”(印刷的)这一基本观点。溯源的过程,看来就是文章的推理过程。这一过程是这样子的。首先用邮票图案(DESIGN)的定义去解读试样的图案( DESIGN),即将试样图案等同于邮票图案,然后证明邮票图案是印刷的,最后推出结论试样的图案也必定是印刷的。我认为,错误的推论源自错误的推理。这段推理的第一步就出现了差错;一步错而步步错。第一步错在哪儿?我认为,试样的图案绝不能等同于邮票的图案。邮票图案有制成方式之限,《集邮用语》提到只能是印刷的(这是传统定义,现代邮票有新工艺,如刺绣邮票的图案是刺绣方式制成,所以这本书的部分定义已经过时);而试样图案则无制成方式的限制,试样图案的唯一限制就是应该与之后发行的邮票图案不同,哪怕是细微的差异。因此,用邮票的图案理论去注释试样的图案,属于张冠李戴之误;用形式逻辑学的话说,就是在推理过程中转换了概念。

这篇文章之所以走不出误区,我认为是出于对《集邮用语》这本辞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系,尚缺乏了解。实话说,我手上并没有这本书。光从所列的九条术语来看,该书并非真正的“集邮用语”(THE LANGUAGE OF PHILATELY),而是“邮票收集用语”(THE LANGUAGE OF STAMP COLLECTING)或“邮票用语”,因为所有词条的定义都限定在邮票的范围内,而非集邮的范围,所有概念都定得偏狭小了。以“DESIGN”为例,《集邮用语》限定其为邮票的图案,足以证明这一点。对于集邮而言,图案不仅仅是邮票的图案,任何素材都可能有图案,比如邮政用品有邮政用品的图案,邮戳有邮戳的图案,甚至是针孔票也有打凿的图案,这些图案都不是《集邮用语》所述的“一枚邮票的印刷部分”。至于该书为何将定义下得这么狭小呢,笔者推想本书的宗旨是为了推广邮票收集用语,而非集邮用语。从“STAMP”的义项一“in stamp collectingfor……”可以得到佐证,该书是将“STAMP”作为邮票收集用语来对待的。显然,“Stamp Col-lecting”(邮票收集)不是“Philately”(集邮),一般来说,前者不包含集邮研究以及邮票以外的收集对象。但由于文章在后头提到《集邮用语》是“厚厚的”,不知道有没有《中国集邮大辞典》那么厚,如果有的话,相信该书是“集邮用语”。那为什么所列九条术语都限定在邮票的范围内呢?我想,大型的辞书,一般对词条会分门别类,有可能上述词条都收录在“邮票”这一类别里。如此的话,我们在运用这些术语的时候就要十分注意,如果我们从事的是集邮活动,而非邮票收集活动,那么就不能被这些邮票收集用语所捆绑,而要将视野拓展到大集邮的范围。

另外,该文之所以走不出误区,我想跟专业术语与一般名词混淆不清有关。比如“ESSAY”注释中的“DESIGN”应当是意指图案的一般名词,而词条“DESIGN”则是特指邮票图案的专业术语;再如“STAMP”注释中的“IMPRESSION”,并非词条“IMPRESSION”,前者是意指“印痕”的一般名词,后者则是邮票专业术语,特指邮票印刷图样。如果生搬硬套,就会出现偷换概念这样的逻辑错误。下面就文章所列相关术语,逐一进行评析。

关于“ESSAY”的注释

《集邮用语》对“ESSAY”(试样)作出了两种释义,我认为这两种释义都没有明文指出试样必须是印刷的,也就是说即便是《集邮用语》强调的也是一枚邮票的未使用图案,并非图案的载体。对于义项一,该文认为“供选拔的图案”中也可能包括之后已发行邮票的图案。正常情况下,多个候选图案,的确会有一种图案中标。但我们不能脱离了义项一的重大前提,即“设想中的邮票”。“设想中”即“计划中”,一枚计划中的邮票如果永远不被发行,那么所有的供选拔图案(包含草图、画稿、照片、印刷样品等)都是试样,因为没有正式发行的邮票可供对照,也就没有与邮票同图的所谓印样了。而设想中的邮票一旦公开发行,同图的试样(印制的那部分)自然转化成印样,其余的试样就是义项二的所指了,即“未采用的和未被使用的邮票图案”。可见,上述两个义项,分管的是邮票发行的不同阶段,义项一侧重于邮票未发行阶段,义项二侧重于邮票已发行阶段。另外,我认为将义项一译成“一枚计划发行邮票的试用图样”可能更易理解,因为“TRIAL”作为形容词一般指“试用的、试验的、测试的”,“试用图样”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成非正式使用的,同时与词目扣合。试样试样,试用图样。

关于“DESIGN”的注释

在“ESSAY”两个义项对印刷属性没有明文指明的情况下,该文试图从“DESIGN”(图案)的注释中寻求答案,可惜存在一些误解。首先;文章认为“ARTWORK”是比较生僻的单词,在此译为“装饰品”。我觉得“ARTWORK”是比较常见的单词,最一般的含义就是“艺术作品比如绘画作品、摄影作品、音乐作品、舞蹈作品,都是“ARTWORK”;至于集邮领域,“ARTWORK”通常指绘画作品,即邮票图稿。《集邮用语》对“DESIGN”(图案)的注释,应该译成“绘画作品,一枚邮票的印刷部分,而不是白纸”。可见,“图案”是艺术创作的结果,也是一枚邮票的印刷部分。由于该定义仅仅面向邮票,并非试样,也就是说此“DESIGN”非彼“DESIGN”,因而本术语与试样无关,不能证明试样应当是印刷的。

关于“STAMP”的注释

《集邮用语》对“STAMP”提供了三个义项。义项一声明“STAMP”是一个邮票收集术语,翻译成中文就是“邮票”。此义项倒不难理解,实在令人费解的是后两个义项,不论英文还是中译,都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义项二的中译是“为了在各种邮政的‘士担(stamp)’上做出一个‘印刷图样’,而被装在一个手柄上的一块硬东西”;义项三的中译是“用该硬东西在邮政‘士担(stamp)’上做出的一个‘印刷图样’”。到底这两个义项讲的是啥,是讲述邮票印刷工艺吗?本人揣摩良久,终于恍然大悟。说白点儿,这两个义项不就是“邮戳”!我觉得,义项二应当视为邮政术语,译成“戳具”,“手柄”即戳柄,“一块硬东西”即戳具底部的印版;义项三也是一种“邮戳”,作为集邮术语,应当译成邮戳盖销后得到的印痕,即“戳记”。“STAMP”在英语里既有邮票的意思,也有邮戳的意思,这应当是一个常识,日戳既可译成“Date Postmark”,亦可译成“Date Stamp”。由此可见,该文将两个“impression”译成“印刷图样”,出现了重大误解。邮戳属于印章,印章盖销与机器印刷、打印机打印是有区别的。显然,该文把后两个义项理解成了邮票印刷工艺相关的术语。柳暗花明,“STAMP”词条压根儿与试样无关,更不能证明“试样应当是印刷的”这一观点。另外,我不建议将 “STAMP”音译成“士担”,这很不方便交流、理解,作为可以意译的词,应该结合上下文在 “邮票”、“戳具”、戳记”三个义项中选用一个恰切的来翻译。

关于“LABEL”的注释

文章将“LABEL”翻译成“签条”,理论上是正确的,从集邮的层次来翻译“LA-BEL”确实是签条,比如挂号签条、航空签条等。但文章将此处的“LABEL”译成签条反倒背离了该书的体系(从邮票收集的层次下定义),按其本意,该“LABEL”应当译成“副票”,因为在注释里《集邮用语》只提到副票,不牵涉邮票以外的多样化签条类素材。显然,该词条与本文议题也是无关的,也不能表明试样应当是印刷的。

关于“IMPRESSION”的注释

这个“IMPRESSION”总算是与邮票印刷挂上钩了。该词条的后半部注释比较容易理解,文章译成“也称为一枚‘士担(stamp)’之真的印刷图样”,基本无误;如译成“也称为一枚邮票的实际印刷图样”应该更易理解。这一词条也偏狭小,如果从集邮的层次看,还应当包含邮政用品、机符志等。但不管怎样,这个词条与试样也丝毫没有关系,它只能证明有的邮票是印刷的。

关于“HAND PAINTED”的注释

文章对该词条的翻译也很费解,“任何‘士担(STAMP)’在有颜色的地方都是被手工涂覆的”,依我之意,可译得通俗点,就是“任何手工上色的邮票”。很明显,该词条只针对邮票,不针对邮票以外的集邮素材。“HAND PAINTED”作为一般名词,可译成“手绘的、手彩的、手工涂色的”。从集邮的层次看,除了少量手工上色的邮票以外,还有少量手工补色的印刷变异邮票(如德国1900年一枚面值5马克的邮票)、少量全部由手工来上色的邮政用品(比如预印邮资的哥伦比亚早期邮寄现钞的挂号邮件回执单),另外还有法国手彩试模印样、手绘封等等,当然还包括手绘的草图、画稿及其试样。

关于“PHOTO STAMP”的注释

从注释看,这是一种以拍摄手法私制的邮票仿制品,被看作灰姑娘没有问题。但是不能想当然,将“STAMP”替换成“ESSAY”的话,它也只能是另外一种“灰姑娘”而已。生搬硬套、望文生义,只能表明文章对照片试样(PHOTO ESSAY)、照片印样(PHOTO PROOF)等素材的陌生。照片试样、照片印样(排除那些为新邮做宣传的邮票照片)并非私制,它们都是送审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图稿照片,有的用于存档,有的缩小到邮票大小,起到效果图的作用。图案如果与之后发行的邮票相同,就成为照片印样,如果未被采用就成为照片试样。这不仅仅存在于联邦德国,还有美国、澳大利亚、法语国家等等,都曾经存在。另外,照片试样、照片印样也不像该文所说的,与照相制版有关,它们仅仅是画稿的照片而已,该画稿可能用于雕刻版等其它版别。

综上,文章从《集邮用语》列举出来的所有术语,都不能证明试样必须是印刷的。显然,该文的观点缺乏理论依据,纯属个人误解。该文第二部分旨在讨论“ESSAY”(试样)的界定与认定问题,本文将在下辑也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我们从事的是集邮活动,而不仅仅是邮票。

收集活动。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从邮票收集的层次提升到集邮的层次,才可以看清“ESSAY”(试样)的真面目(实际范畴)。从集邮的层次来看,试样就不仅仅是一枚邮票的未使用图了,而是一枚邮资票品的未使用图。说实话,很感谢文章的质疑,它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试样的天地如此广阔,过去我们是那么的坐井观天,拘束在邮票这一小小领域,其实试样的范畴可以扩大到邮政用品、邮资机符志、ATM、还有新兴的网络邮资领域。这些邮资票品,既然有印样( PROOF)、样本(SPECIMEN),那自然也就有试样(ESSAY)。总之,凡是有正式公开发行过的邮资票品,都可能存在试样(ESSAY)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品读过不少出版物(我收藏的《图解集邮术语》出版于1978年)、学术组织给试样(ESSAY)所下的定义了,内涵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国外集邮界对试样(ESSAY)的认识早在数十年前就不存在争议。只要我们把握好上述两个标准,那认定一件邮品是否试样,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文章录入:林辉    责任编辑:林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法规 | 集邮论坛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 2009 cljy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长乐区集邮协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龙景路长乐邮政大楼2F
    邮编:350299 电话:0591-28886209
    闽ICP备13000129号-1